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51.
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但又是有证可考的.<姒姓世谱>中所体现的无处不在的大禹魂,说明大禹已经同绍兴的水文化紧密相联;绍兴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绍兴水文化.  相似文献   
52.
段渝 《社会科学研究》2020,1(1):155-166
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大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位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中国古史的问题,夏代和夏文化的问题,中国国家与文明的形成等问题,莫不同禹息息相关。而百年以来关于禹兴西羌、大禹治水、禹娶涂山、禹都阳城、禹画九州、禹铸九鼎、禹征三苗等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禹迹",以至于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大禹其人等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重要分歧和论争。本文对百年来学术界关于大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论争略做梳理述评,供海内外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53.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代大诗人皮日休描写隋朝大运河(元朝后称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首诗。与以往诗人一味地批判隋炀帝的荒淫,把他当成牛鬼蛇神一样打倒不同,皮日休理忡地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功绩。“共禹论功不较多”,在他看来,要是没有后来的游幸江南,骚扰平民,隋炀帝的功劳其实是可以与上古的大禹并举的。  相似文献   
54.
55.
大禹出生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和历史传说不等于历史,但它折射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大禹出生神话的两种"版本",实是说明从母系演变为父系氏族过程中,男女地位和观念形态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56.
大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将大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培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抵御西方价值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通过统筹推进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锻炼和网 络空间渗透“四个课堂”建设,将大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实现“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7.
大禹传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这种情况有其早期史实依据,并且是以夏族群对周边族群的征服为基础的。此外,大禹传说在春秋战国以后逐渐丰满和地域扩大还有其他的原因:首先,大禹族群在治水或征战过程中的迁播是大禹传说地域扩大化的重要途径。其次,早期国家的建立和华夏民族形成引发的民族认同是大禹传说多地发生的意识形态基础。最后,秦汉统一王朝建立后统治阶级的推崇和祭祀是大禹传说多地发生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8.
在我国的传世典籍中,战国的<竹书纪年>最先有"禹生石纽"的记载,后成都郫县人扬雄的<蜀王本纪>也有"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的文字记载,但汶山郡所辖诸县都有大禹的活动遗迹,因而出现了大禹出生地之争.今通过对几处石纽的名与实的景观、石纽地名传存、"石纽"与"石纽山"题刻、古籍中"石纽山"记载、"涂禹山"与"禹碑岭"等遗迹、北川县禹穴沟三处"禹穴"题刻、什邡市"禹穴"等内容的考证可知,北川县禹里乡的石纽山才是名副其实的石纽山,也就是大禹王出生地.  相似文献   
59.
民族认同与高密境内的鲧、禹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秦汉以来发生于全国各地的大量大禹的传说和禹迹,大多存在不少可疑之处。“殛鲧于羽山”及“鲧娶有辛(莘)氏女”的传说,反映了族群流徙及通婚,为夷、夏之间渗透融合的重要渠道。发生于高密一带的鲧、禹传说似与战国、秦汉以来东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与对华夏民族的大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60.
大禹治水与夏族东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4200至4000年,因全球性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北方的确存在一个持续时间大约200年之久的洪水期。因此大禹治水的各种传说,剔除其中过分神异的成分,还是可以作为传说期的历史材料来予以认识和利用的。大禹治水的重点在兖州,平治兖州水患的方略为“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有夏姒姓集团正是伴随大禹疏浚济、漯而东进,并于大禹登基为王以后立国于济、漯流域的;此不仅有传世古史资料为证,也有田野考古资料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