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32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358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71.
今人视为科学家的薛凤祚之所以离开孙奇逢而别求其他老师,原因不在于"王学空疏"而引起的思想离异,而在于孙奇逢当时所教的众多弟子之间"相隔太远"而引起的不便和孙奇逢所面临的家事及挚友鹿善继丧母而大病、丁忧还乡由此导致其不得不离开京师回老家。正是由于鹿善继、孙奇逢的首先引导,使得薛凤祚在晚明皇权主义颓废所导致的知识空间无限发展可能的环境中,以孙奇逢重构天人关系及"主于实用"思想为指导,在"本之于天"与"主于实用"之间兼采中西知识资源,以《易》为蓝本,以传统的"天"意识为依托,以实用为归宿,以平分中西基础上会通为手段,思想逐次展开。正是这种会通模式的一致性,把孙奇逢兼容并包的思路推向一个新境界,使得薛凤祚的思想与夏峰北学其他同仁一样显得与众不同。但由于清初皇权主义重建及其意识形态调控导致的知识空间的大幅萎缩,明清之际理学变革最终以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化的朱子学回归收场,正是在此情况下对夏峰北学学者思想的不断解构与重构导致会通必要性的消失,使得包括薛凤祚在内的夏峰北学都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572.
本文以幽默感量表对于台湾嘉义市进行初中生幽默感特质调查,探讨青少年的幽默感特质。发现初中生男生与女生的幽默感应用有显著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证明华人女性一般比较含蓄之说法。初三的学生幽默感特质相对较低,此现象应与初三生升学压力大有关,其他人口统计变量则无较大的差异。建议教育单位应重视此问题,适时提高学生幽默感特质,协助学生适当纾放压力。  相似文献   
573.
574.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理路和心态与其通过"颂汉"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王充以"天道自然论"来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他否定"天"的意志性,切断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联,进而否定自然灾异与帝王行为之间的"感应"关系,从而证实"天意谴告"的虚妄。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矛头所指是主流知识界(儒者),而不是专制王权;其现实动机是通过对王权的维护与支持,以实现他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天人感应"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他的人生理想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575.
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行业的基础方针,同时也说明电力行业安全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施工线路或检修线路的导地线会产生感应电压,人体触碰带有感应电压的导地线会形成电流回路,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576.
“天人观”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追问、反思世界与人生的究竟义。《庄子》中的“天”、“人”是一对互相对应的概念,“天”主要指代表宇宙运行本然之则的“自然之天”,“人”主要指违背万事万物本性的存在。以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为主旨,《庄子》论述了“天人”关系的三层涵义:“自然与人为”关系、“本性与非本性”关系和“理想境界与人间世界”关系,三层涵义依次递进,阐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确人应当追求逍遥自由的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577.
“天人观”是原始儒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涉及群己关系、力命关系、义利关系等。原始儒学在“天人观”上的一个重大转向,就是从商周宗教意义的“神学”到人本取向的“人学”的转化,延续并发展了周初出现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背景下,原始儒学“天人现”中还蕴涵了民本思想、平等观念、生态伦理等现代精神以及人格修养境界理论等。这些都是儒学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8.
人类起源的"卵生"意象,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人类起源的最初认识,它是天人一统观念的最初形成,是认识史上由物质到非物质的认识论的飞跃,是人类英雄主义的滥觞,它对于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发展史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79.
长沙出土楚帛书反映了湖湘先民对宇宙起源及其秩序化过程的认识。在这一宇宙观中存在道、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等思想,是研究先秦湖湘地区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80.
在批评前人天人观缺失的基础上,荀悦基于其独特的"三术"和"三势"说阐释历史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总结汉代儒家伦理实践的新认识,提出了贯穿于"天命"和"人事"、"天道"和"人道"、"性命"和"人情"诸范畴的天人互动关系论,以形成其儒家伦理的哲学基础,不仅提供了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角,而且奠定了后儒的致思路径与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