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宜臼。  相似文献   
12.
<正>甲午新正,笔者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经友人介绍,汉和堂主人陆宗润先生见招,因前往拜访。陆先生于1980年代后期到日本交流,其时他在中国从事书画修复与装裱工艺多年,颇有建树。但是看到日本装裱技艺的独特风格,便重又开始了在东瀛的学徒生涯。十年辛苦,遂融汇汉和,在书画装裱业界自创一家,成为传统书画修复业的翘楚。 在大阪四天王寺附近的汉和堂工作坊,我们虽然初识,而以文会友,得以  相似文献   
13.
冯光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41-144
敦煌舞蹈在其发展上目前女性形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其男子形象而言尽管一直以来无数前辈也在挖掘和整理敦煌舞蹈男子形象并且付出无数的艰辛和努力,但对敦煌舞蹈总体而言却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尴尬局面.本文笔者将根据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的来源、手型、道具、以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的运用进行试探性地发表见解,因为只有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并重,敦煌舞蹈作为一个新兴流派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龙圣 《民族论坛》2010,(8):44-45
白帝天王神判在清初湘西苗疆改土归流后长期存在并延续到民国,成为该地区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着重从民间根基深厚、国家司法体制缺位等五个方面讨论了天王神判在湘西苗疆为何能长期延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1864年7月19日凌晨,太平天国虚龄16岁的幼天王洪天贵福从睡梦中惊醒,赶紧跑去找两个弟弟天明、天光。他告诉他们,他梦见天京城坚固的城墙,在清妖的攻击下,轰然坍塌。天王洪秀全从这年4月开始一直在生病,对天京城的危局,他所能做的是在5  相似文献   
16.
天王”刘德华与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刘汉臣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3年前,刘汉臣曾用两个月时间教导刘德华学习二胡演奏技巧,使他在翌年香港演唱会上出神入化地演奏了《来生缘》,从此结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谊。  相似文献   
17.
唐初洛阳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一书,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其中关于新疆于阗政权的毗沙门天王和金银大鼠的记载,被隐居嵩山的书生李筌加以改造,写入<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一书中,使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演变成中国的战神,形成一种军礼制度和军事文化.关于"烈士"协助隐士求仙失败的故事,启发和促使了唐代类似题材小说的创作.这体现了该书所传达的西域文化对唐代中原文化的濡染和渗透.  相似文献   
18.
巴土家族神崇拜的演变与历史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族神崇拜随其族群迁徙的历程、社会历史的转型而几经演变,经历了由向王天子崇拜到白帝天王崇拜而后土王崇拜的交接更替。不同的族神崇拜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地域文化,表现出巴、土家文化统一而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湘鄂西苗族崇拜“白帝天王”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鄂渝黔边苗族崇拜的白帝天王 ,虽然多次被统治者所改造 ,但并未成为苗族社会所崇拜的一种异己的社会力量。白帝天王的原型是竹王 ,并兼具民间神话中“白孩子”的精魂。苗族通过对这一崇拜对象内涵的不断丰富 ,来反抗民族压迫。  相似文献   
20.
在佛教世界中 ,天王、力士是佛法的守护神 ,因而在佛教艺术造像中 ,它们是作为佛法的守护神而塑造的 ,是不可缺少的造像内容。由于它们在佛教世界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其造像也有所不同。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天王、力士造像就是作为佛法的守护神而塑造的 ,雕刻精美 ,其特点是强调气势、力度的刻划 ,造像风格属于晚唐五代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