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学术界一般以为"理"或"天理"概念始自二程,实则在张载那里,已有指代"道体性命通而为一"的"理"或"天理"之概念,故张载在提示"理"的本体论意义上具有独特的贡献。不过,张载虽有自宇宙原则角度出发对天理问题的思考,但更多体现的是在"当然之则"含义上的关注,而这个问题过去尚未引起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当然由于张载尚未将天理认作为其哲学中的根本观念,所以这个观念还是与二程洛学有更为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2.
“人性论”是朱熹以“理”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朱熹继承、发展了张载的人性二元论以及二程的“性即理也”的思想,并据此对理气、性命、道心、人心、天理、人欲、义利作了具体深入的阐释。朱熹认为“道心”为“天命之性”,“人心”为“气质之性”,并以其“理一分殊”论来揭示二者是“本与末、主与从、当然者与所以然”的关系。而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主张,认为“存天理、灭人欲”的过程,就是“克己复礼”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33.
天理”是二程思想中的最高范畴,与程颐不同,程颢之“天理”则是与个人的生命感悟密切相关,由自然之道见当然之理。程颢继承《周易》“生生之化”的思想,紧扣生命之“生”来看天理与仁性,强调天人一体,在天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人之本性---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识仁定性、持敬涵养、由理善而证性善、由性善而达理善的修身之道,从而在形而上之天理与形而下之个人之间的贯通方面构建了一座动态的桥梁,并为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心学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4.
《双雄记》和《万事足》是冯梦龙创作的两部传奇,作者试图借此树立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范式,以达到"导愚适俗"的创作目的。这本有合理之处,但是,冯梦龙以牺牲艺术为代价,使其笔下的任务只能成为伦理道德的形象图解。  相似文献   
35.
"理"是二程思想中的最高范畴,与程颢不同,程颐由当然之理言自然之理,从才气、性情的角度对凡俗之别的内在因素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养气存理、格致诚正、由理善而证性善、由性善而达理善的成圣之道,为程朱理学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从现代哲学的知识形态出发 ,本文作者在认识论方面对二程哲学进行专题研究 ,重点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认识路线差异。心之明觉与心之思维作为心之智性两个方面的开展 ,一直一曲 ,一合一分 ,在认识天理的方式上 ,明道重心之明觉 ,伊川重心之思维 ,由此而建构各自的认识论。从目前整理完毕的文献资料看 ,明道的认识论比较自我圆成 ,而伊川的认识论存有自我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37.
宋明理学的精神内核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以形成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宋明理学具有的以爱国爱民、平天下为内核的忧患意识和济世精神,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统一团结的社会理想与精神支柱,这是一种"经世致用"、"天理之和"、"公天下"的新境界,也是宋明理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38.
本文厘清了公案的渊源与概念,以公案戏曲和公案小说为例,探讨公案文学两个方面:第一,公案文学的人文哲理语境。公案故事在对具体案件的审判中都或多或少融入对天、地、人关系的叙事。“天地”绝不仅仅是受冤个体的简单呼喊,背后有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映照与理论预设;第二,公案文学中的法律想象。公案文学是在社会民众与地域风俗等“地方性知识”的浸润下形成的,在道与技之间多层次地呈现出传统民众的法律想象。  相似文献   
39.
李韦 《兰州学刊》2012,(1):27-32
不必讳言,程颢并不曾专门涉及生态问题,但其"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仁学无疑可以为反思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思想资源。程颢提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中医来譬喻仁与不仁的境界,这成为其生态哲学的总纲。人与自然关系在程颢那里体现为天人关系,在他看来,不仅天人一本,理、道也是一本。基于人的独特性,程颢赋予人之独特责任———贯通天道与自然。以仁为生的观点,是程颢对儒家生态哲学的新开掘。本体论的天道、天理观,是程颢生态哲学的根基。程颢并未空谈哲学,其生态哲学仍有其实践面向及制度实践。  相似文献   
40.
中国传统学说经两宋学者以“天理”进行论证,加深了理论的逻辑严密性。然而,它过于追求思辨的形式,并把自己认作最后的真理,故到了明季中叶,其僵化、空疏便日趋严重。天理作为道德原则离生活越来越远,“存天理灭人欲”也成为虚伪的道德教条。王守仁为了挽救理学的危机,倡一代之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