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他以合会朱王为纲,形成了对《太极图说》辨、朱陆异同辨、“王门四句教”三大理学论题的新认识。他认为《太极图说》之辨的实质是不同理学家站在不同立场而产生的本体论认识上的不同;对于朱陆之辨,他认为朱陆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学者要道问学和尊德性并重;对于“王门四句教”之辨,他认为“无善无恶”是论心而非论性。孙奇逢对此三大公案的超越性认识,使其理学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反映出明末清初的理学特色。  相似文献   
62.
作为道家产物的太极图,经过周敦颐《太极图说》的诠释后,成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其所建构的"天—人—天"合一的宇宙生成模式,开辟了儒家"性与天道"在宋明理学的滥觞。《太极图说》中的"自无极而太极"则可以理解为"自道家而儒家",因之,《太极图说》所建构的是以"人极"为中心,儒道混同、三才并立的易道观。《太极图说》在朱陆鹅湖之辩后成为历来争论的焦点,但朱熹解《太极图说》所依据的是其改造过的太极图,后来学者的注解也大都徘徊于二人之间,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周子太极图。因此,依据周子太极图来解《太极图说》,才能还原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本来面目,也才能让我们理清太极图儒家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玻尔亲自设计了他家的族徽,其中心图就采用了我国古代流传的具有阴阳图案的太极图。他认为,他提出的互补原理,在中国的古代文明中早有认知。  相似文献   
65.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效法自然,构建了鲸鲵器物图案(太极图),以鲵鱼首尾相连,表示和顺的帝王和诸侯关系,双鲸相对或者相随体现正常的帝王和诸侯关系,鲸鲵断尾象征对诸侯的封杀,是为器法时代,后人称为象刑制度;尧舜时代"画衣冠异章服"将法器普遍化,和律条相对应,丰富了象刑制度,中华法系最初形态因此形成。  相似文献   
66.
老、庄有同有异。有异,所以各讲一次。有同,所以有个共同题目——"老庄之道,大年正道"。什么叫大年?春夏秋冬一年,是小年。大年是很多小年加在一起,此为道家概念。小年有春夏秋冬的循环,大年也有循环。所以老庄讲座合用一个副标题——"历史循环往复,中华否极泰来"。  相似文献   
67.
纵观中国之建筑.无不附会风水之传说,在中国建筑史上无论是皇家建筑还是普通民宅.风水都扮演着重要的而特殊的角色.特别是一些显贵人物.更是存而不显的起着思想指导与精神支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全面准确地理解孔子的"安贫乐道"思想不仅关乎对古人人格理想、思想建构的评价,还牵涉到如何维系当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防止价值理性迷失等问题.孔子"安贫乐道"的核心不是安于贫穷、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不为"、穷不改志;是为"守道"而"安贫","志于道,据于德",保持心境的安坦."安贫乐道"和"富而可求",积极用世和"有所不为"共同组成孔子人生态度的"太极图".  相似文献   
69.
朱汉民 《湖南社会科学》2009,(5):I0001-I0001
一千年前,周敦颐因对道的强烈渴望而“推本太极”,并作《太极图说》,从而为新千年的中国文化思想建构了一个“推本太极”的道学体系;一百年前郭嵩焘、谭嗣同因发现了天地的剧变,意识到“天变道亦变”的道理,而致力于新道论的建构,谭嗣同《仁学》为新世纪中国建构了一个合中西、融古今、贯科学与人文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0.
王诚 《船山学刊》2009,(3):106-111
本文试图在总结归纳前人的成果基础上,考辨结合,以考据为辅,以辨理为主,抓住周敦颐对《太极图》的著作权问题这个中心线索,通过朱震进表、朱熹与“潘志”的发现和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等重要的历史环节,对《太极图》的源与流加以考辨,着眼点不在其然,而在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