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13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463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张耀  方勇 《江淮论坛》2022,(6):80-89
从西周敬德理念到儒家德治理论,“德”的可言说性愈发突显,儒家德论中施仁、教化、贤治诸说皆依赖“名”为基础。老子德论则有意强调玄德“无名”的特质:作为保障万物、百姓自然发展的玄德,有功而不立德名、浑朴而难以名状,玄德无名故要靠直觉来把握。“德”概念含心与行两端,直觉则相应有省察内心与体验外物二途,是以老子德论分化为重内的庄子与重外的慎子两派。庄子通过“丧我”而直觉内心本有天真、自然,这种保障自然的心境便是德。慎到则基于体验外物的直觉,将自为自利的人之常情理解为自然,君主以权势驱动百姓自利自为之行,这种保障自然的做法亦可视为道家意义上的德。慎到尊势是老子玄德理论的合理推演,这一演进脉络以反思儒家可名之德为主线,并对道法转关、老韩同传等问题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2.
孙琪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2(8):43-47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突出贡献即在于它所阐发的儒道美学思想的会通.徐氏以"心的文化"为前提、背景和哲学基础,对儒、道艺术精神展开诠释.分析、提炼徐氏关于儒、道艺术精神之会通的观点,有利于总结儒、道两家在人格修养、工夫、境界、为人生而艺术四个方面的相通相和.  相似文献   
3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并对现代中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在肯定、利用儒家文化积极效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与现代社会制度及价值观的诸多龃龉。本文认为儒文化最致命的缺陷是逻辑结构失衡,导致儒文化体系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模式盛行,结果是儒文化诸多诱人的诺言走到了它们的反面。  相似文献   
34.
明遗民屈大均在明清之际的动荡社会中,弃儒入佛,后又弃佛归儒,并成为遗民中辟佛的代表人物之一,演绎了一道乱世文人的独特人生轨迹:因父亲生前不仕异族的教导和满族薙发令的逼迫而弃儒出家;后又因事亲和认为儒优佛劣而弃佛归儒,并提出和采取了正本清源、以儒易禅及抨击“忠义佛门”等辟佛主张和措施;有意思的是屈大均生前已弃佛归儒,死后人们却不许其归儒,构成了特定时期一种奇特的遗民命运,从中可以管窥明遗民命运的坎坷与悲辛。  相似文献   
35.
福建是中国回回民族的萌生地之一,存留下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元明两朝福建的穆斯林人口持续增加,以伊斯兰教为依托,回回民族的民族自觉也明显强化,通过清真寺修建等活动,反映出福建回族族群意识的提升,也显现出宗教观的某些变化,特别表现在"回而兼儒"的主动融会上,可以说开了明清之际回回学人"以儒解回"的先河。米荣所撰写的福州《重建清真寺记》是福建回族石刻的珍品,其内容在这些方面的价值尤显突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碑文内容的疏解为主线,延展到对米荣及其家族,以及碑文所涉及的众多明代福建回回人物及作者宗教观的研探上,试图以福建回族史为侧面,对整个明代回族史的认识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36.
当今学界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大多借鉴西方舶来的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如果换一个角度,尝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介入,则可发现联系着世界华文女性创作的除了女性主义之外,还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而儒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影响又表现为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笔者采用内外两种视角,一方面着力于将世界华文女性创作作为一个整体,挖掘其相对于西方女性文学和男性创作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内部剖析各大地域板块间华文女性创作在长期分流状态下形成的各自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37.
金明昌三年(1192)《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碑虽然体积不大、字数不多,却是现存记录奉国寺历史的最早实物资料,涉及许多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对研究奉国寺的创建年代、庙宇名称、建筑规模、续修历史,特别是辽金两朝奉国寺所在古城的建制沿革、佛教文化,以及"辽海"等重要地理称谓的涵义,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8.
自唐以降,弄孔子、戏儒流之优戏表演绵延不绝,尤以宋代优戏为著。它以戏谑性的妆演,隐含复杂深刻的历史内容,因其牵动道德、宗教与文化学术方面的敏感神经,尤其与时事政治相抵牾,而屡遭官方惩禁,但它渎经侮圣、诋贤叛道、戏儒刺奸、讥时揭弊的俳谐精神,则演绎了儒家思想民间接受的另一面,显示了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态势,作为早期戏剧不可多得的“真戏弄”,在戏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9.
"以儒诠经"是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辑录与解读"以儒诠经"文本中伊斯兰教中国化义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界眼中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以儒诠经"文本对伊斯兰教中国化应包含的内容、如何践行伊斯兰教中国化提出了若干真知灼见,许多见解与当今倡导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若干内容相吻合。  相似文献   
40.
在禅风炽盛的明清之际,黄宗羲强调儒者"作文不可倒却架子"。首先,在对当世儒者所撰塔铭的批评中,黄宗羲认为"启众信、备僧史"理念统摄下的塔铭写作有失儒者气象,文章往往雅俗相乱。其次,在自身塔铭创作上,黄宗羲的儒者本位意识也有所投射。论及僧诤时,他善于借儒者之例批判禅林门户之见;为逃禅者作塔铭时,他着力凸显塔主"外禅内儒"之精神实质。以黄宗羲的塔铭批评与创作为中心,可解读其"作文不可倒却架子"观的内涵,并可感受当时儒释交游之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