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47篇
丛书文集   1082篇
理论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2447篇
社会学   20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法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环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法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在"以人为本"的语境下,中国法学创新将从法律观的转型、具体法律制度的创新两个途径展开,并将促使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理论体系,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92.
“法学”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法学,这是法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法学教科书中流行看法是,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这一解释存在诸多毛病,因此必须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来说,法学是人学;从思维方式来说,法学是权利义务之学;从学术使命来说,法学是求真求善求美之学。这三种解释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法学的三重规定性,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3.
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两条线索——经济学的法学化、法学的经济学化。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实质上是经济学和法学“正和博弈”的结果,既有经济学家的参与,也有法学家的参与。经济分析法学并非“经济学帝国主义”扩张的结果,而是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94.
女性主义与文学话语的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生产、接受与评价并非客观而中立的 ,而是深陷于各种价值与权力网络中。其中 ,男权中心意识是最深层而精微的一种权力网络。女性主义的文本阅读策略是男女有别的 ,对男性作家文本采取修正性、抗拒性的立场 ,对女性作家文本则取妇女一体的立场 ,试图建立文学上的母性系谱  相似文献   
95.
本文就新刑法在河南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职务犯罪的判定难点,经济犯罪案件操作的难点,惩治单位犯罪的难点以及普遍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现象,进行了剖析,并从立法、执法、法律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因,就立法缺陷,司法完善,加强监督力度,追求司法公正提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6.
《觉醒》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伴随着女性渴望自由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这部被称为"研究女性的经典小说"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也理所应当再一次成为讨论热点话题。本篇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系统地分析并且阐释肖邦及其作品女主人公爱德娜不甘屈服传统指向,大胆追求自我意识的性格特点,从而得以深刻体会及总结其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97.
女性主义研究者通过分析媒介的内容,试图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来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妇女》作为官方女性杂志,是"控制体系"的中国媒体中一个典型。对它的研究能反应国家意识形态下的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官方女性刊物《中国妇女》为中心,探讨分析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8.
99.
人类生活正在从理性、秩序、确定、稳定、均衡等理念的“确定性时代”,越来越趋向于非理性、复杂性、脆弱性、失序性、流动性、变动性、风险性等为特征的“不确定性时代”。不确定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核心特征,并成为当代世界思想界的基本共识。将新型疗愈部门法理学理念应用在《反家庭暴力法》法哲学理念的分析上,是对该种思想的初步尝试。当下公权力对家庭暴力问题的介入,总体而言呈现出惩罚性法哲学观和疗愈性法哲学观两种理念。一般而言,惩罚性法哲学观面相下的家庭暴力治理,惩戒功能值得肯定,但其着眼于一时家庭秩序的恢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问题。在特定情况下,有时还会发生民转刑等严重的暴力伤害事件乃至命案。而疗愈性法哲学观面相下的家庭暴力治理,着眼于社会疗愈,治理时间虽跨度较大,但往往能使家庭秩序恢复圆满和谐。但在恶性案件中,因其过于柔和,欠缺严厉的惩戒功能,故而有时也会失去功效,效果不彰。因此,在个案中或择惩戒,辅之以疗愈;或选疗愈,辅之于惩戒。个案处理,刚柔相济,灵活机动,阴阳和合,威猛与阴柔共存,惩戒和疗愈并举,“和合”治理家庭暴力之社会顽疾,不失为家庭暴力法律—社会治理之明哲之道。  相似文献   
100.
高校大学生每年遭受电信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为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与法学教师协同开展防诈骗教育工作。二者的专业领域、工作对象、教育目标均为防诈骗协同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从方式方法上讲,辅导员需更全面掌握电信诈骗的种类及应对手段,还应构建工作交流平台及评价反馈,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决,形成防电信诈骗教育合力,以提高学生的防诈骗法律意识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