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5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573篇
劳动科学   105篇
民族学   1336篇
人才学   198篇
人口学   243篇
丛书文集   3132篇
理论方法论   700篇
综合类   8177篇
社会学   2108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958篇
  2013年   889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176篇
  2010年   1328篇
  2009年   1137篇
  2008年   1457篇
  2007年   1125篇
  2006年   1046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802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的思想起源超出了人类学本身的发展历史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 ,它的确立和发展与美国人类学息息相关。生态人类学从自然看文化的视角到从文化看自然的视角的转变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人类学史  相似文献   
82.
美国考古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隶属于人类学。它之所以没有像欧洲学术传统那样隶属于历史学,似乎是历史的偶然。美国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土著印第安人,当人们从古代遗址中发现文化遗存的时候,总是自然地把这些遗存和土著印地安人的祖先联系起来。这种学术上的联系最终造就了美国考古学的人类学传统。长期以来,不断有考古学家论证考古学对古代社会的研究应该是人类学的,并且一定会为人类学理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旧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的考察,说明在男性神圣的宗法社会中,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是男子的附庸;同时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及当今妇女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了现代女性追求自主、平等的解放途径;说明女性自由平等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女性思想观念的解放,也取决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中神秘的互渗入手,比较分析拉美式的直接互渗和西藏式的间接互渗,并从两位作家共同的现代思维中,确定出他们弃原始互渗而求现代阐释的心迹。  相似文献   
8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伴随着新中国 50 年的历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剖析了少数民族文学所积贮的巨大潜力,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主体意识的建构,从而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家面对新世纪将会成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资格的阐释人和中华文化的阐释人,而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将不可遏阻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6.
张苏智 《理论界》2006,(11):95-95
女性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维护女性权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课题。本文就当前女工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了释解。  相似文献   
87.
清末女性所参与的奸情杀人案,多数是与奸夫商同进行的,但通常并不是主要执行者,而是协从奸夫下手;被害人往往是奸妇的丈夫,或者是于奸情不利的亲属;女性实施杀人行为时,其手段则多以毒杀为主。清朝的法律对于奸妇的杀人罪行,给予了较为严厉的惩治,却未能改变奸情杀人案增多的情势,对奸情被曝的恐惧是迫使奸妇参与杀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在民族文化传媒化的研究中,民族文化产业化、文本化、数字化等“客位视角”的研究取向,遮蔽了文化持有者的“主位视角”。以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文化传媒化,在阿诗玛文化的传媒化观察中,相对于“在场”“嵌入”,提出“离线”的本土化理论概念。“离线”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断开网络、下线等状态,而是多民族文化经由传媒或类似传媒的其他方式,主动或被动离开其生长的乡土,以另外一种样态被重新组织、改编、呈现的过程。通过对阿诗玛文化传媒化四种类型的解析,即原生口语的传承、与毕摩文化交叠的书写传承、民间文学《阿诗玛》整编中的印刷传承和阿诗玛文化网络化的电子传承,探讨人类媒介变迁、并行共存的时代下存在着多民族文化“纯泛互渗”的交融状态。民族文化在空间维度的不断扩散、时间维度的“非线性”过程和受众维度的不断“陌生化”,是“离线”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