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66篇
社会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华人社会,子承父业似乎是一条铁律,女儿和家族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多数情况下还是被视为顶着父辈光环的幸运女孩。庆幸的是,在女权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出于各种原因,也有很多富豪开始将女儿当作继承人培养。那么,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千金们,能否在诡谲的商海里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比起男性继承人来,她们的人生又会有怎样的传奇?  相似文献   
62.
本文试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探究《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的悲剧。男权价值体系对女性的压制与忽视使奥菲利娅始终处于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并使她沉醉于男性所编造的世界的美好印象之中。当她遭到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残酷打击时,男权价值体系与女性个体的生存苦痛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彻底动摇了她的价值根基,终于使她走向了疯狂与死亡。因此,庞大的男权价值体系是造成奥菲利娅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63.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解构思想的影响,后现代女权主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批判了以前的三大女权主义流派;批判已有的社会主体、历史、真理等理性的产物,指出女性地位的人为性和可争取性。同时,存在着争取女性平等地位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64.
重构女性主体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构女性主体性是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一个主要理论观点 ,它批判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本质特征的设定与歪曲 ,主张由女性自己来言说和重新界定被父权制文化贬低和歪曲的女性特征 ,进而重构女性主体性来获得女性的彻底解放。在对该理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重构主体性的方法以及该理论观点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中 ,以期能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一理论观点有一个深入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65.
伊斯兰女权学说与妇女运动的产生,是伊斯兰世界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以民族主义为依托,是早期伊斯兰女权思想产生与妇女运动发展的基本特点。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建立,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以及现代家庭法的改革,皆影响到伊斯兰世界女权运动的发展态势,出现了世俗女权主义、伊斯兰女权主义与穆斯林女权主义的划分,这些不同的妇女组织分别以世俗的、宗教的或者民族的话语,从各自角度表达穆斯林妇女的权利要求,推动了伊斯兰世界穆斯林女性权利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 2 0世纪 6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范式。由于缺乏相应的女权运动背景 ,直到 80年代我国才开始输入这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回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的 2 0年历程 ,主要表现为两大阶段 :横向移植时期 ,着重于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介绍与研究 ;垂直改造时期 ,着重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67.
长期以来,关于妇女和平运动的研究在学术界比较鲜见。近年来,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以来,欧美一些学者逐渐关注起妇女问题来,有关妇女和平运动的发展以及它与女权运动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有现实意义及学术特色,也逐渐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68.
托尔斯泰的《复活》这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体现出早期女权主义者的某些思想特征,她主动选择了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妓女身份,作为一种特殊反抗方式来反抗整个男权社会。同时她看透了作为男权社会代表的聂赫留朵夫的“伟大牺牲”的实质:不过是利用她来为他的灵魂赎罪,达到道德上的完善。因此,她坚决拒绝他的奋斗目标———与她结婚,让男权社会的统治工具———家庭和婚姻失去应有作用,也就从根本上否决了男权社会的伦理秩序和道德规范,显示了女性的自身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69.
依据英语的一些词汇和构词法中体现出来的性别歧视现象,讨论了英美对女性歧视的社会心理;又从女权主义者对相应语言的改革措施,论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70.
近两年在高考招生中某些学校出现的男女生录取分数差异、以“美女团”吸引生源和投资等现象,表面上看是为了实现“校园性别平衡”,实际上是以剥夺女性受教育权利为代价的.反观美国《新闻周刊》刊载的《男孩们的麻烦》一文,通过夸大生物性差异,以美国教育政策对女生的过度关注造成了对男生的“逆向歧视”为由,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权运动的成果进行申讨,实际上也是目前女性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投射和缩影.事实证明,女性看似已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很多权利,但在多方面仍存在着不平等.只有人们认同并接受两性各自存在的独特价值及其构成的多元向度的经验之链,构建出一种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才能实现两性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