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375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22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95篇
理论方法论   162篇
综合类   2386篇
社会学   79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高校德育过程应围绕德育目标,着重把握好德育过程的互动性、主体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2.
关于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高校要认真分析面临的新任务,确立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的德育观,并应从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33.
中国伊斯兰教德育的基础是信仰真主。它形成了善恶报酬、服从、平等等德育原则。其主要的德育方法是学而后德、追求至善、力行戒律等。中国伊斯兰教德育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834.
创造性人格培养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人格特质体现在人生态度、创造动机、认知风格和意志品质四个方面,是创造性人才最重要的人格特征。通过对人格动力结构的研究,可以看出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是环境刺激和人格动机、人格行为共同作用、反复强化的结果。高校德育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以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为切入点,营造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产生创造性行为,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从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835.
大学德育是师生主体之间以德育话语为媒介通过对话而达成一致的精神交往。经由交往的新视域对大学德育进行的批判性诠释,确立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理念成为提高大学德育有效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36.
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协调发展的人;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高校德育要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从思想认识上解决“三个统一”:德育本身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德育对象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德育出发点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837.
德育的过程是一个蕴涵美、展示美、发现美、实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德育实践活动应当不断引导大学生去感知、体验和领悟德育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美感,从而建立真正综合性、系列性、多功能的审美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38.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德育是对传统德育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从“工具性”转向“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从培养“圣人”转向“平民”,在德育过程上从“他律”转向“自律,在德育方法上从“理性方法”转向“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839.
生活德育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必须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生活德育环境构建的主体呈多元并存的趋势,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是众多主体中的核心部分和主导力量;其中心场域仍然在学校;生活德育环境构建既需要精神资源也需要物质资源;在构建途径上,重点应做好人本主义课堂的建设,校园环境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840.
论张载的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重视人之道德教育。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育基本方法、德育施教方法和德育受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