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社会观察(上海)》2005,(6):61-61
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诸多障碍。湖北大学哲学系江畅认为,从人类生存方式的角度看,其根本性障碍在于当代人类普遍奉行的自由生存方式。自由生存方式是人类在否定奴役生存方式基础上自觉选择和追求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人类自觉选择和追求的生存方式无疑具有合理性。但是,自由生存有其日益明显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自利性。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物欲性。人的所有需要和欲望都被还原为物质需要和感性欲望;贪婪性。 相似文献
22.
妇女解放问题历来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小说不仅描写了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广大妇女的精神奴役,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了广大妇女的自我精神束缚之于妇女解放的严重阻碍。 相似文献
23.
梁艳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40-44
法国女思想家西蒙娜.韦伊的劳动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是实现人的真实生存与自由的途径,劳动把在其他状况下分裂的诸生存要素,如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劳动是一切科学思想的基础与来源,因而劳动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支点。二是劳动中奴役性与解放性的悖论。劳动使人处于必然性的支配下,受到盲目力量的奴役,但正是奴役性使人放弃了幻想,迎接真实的解放。三是大生产的劳动方式中集体与个人关系以及此种劳动对人的解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4.
朱红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1)
哈耶克是20世纪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正是从自由主义原则出发,他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彻底批判。他将社会主义斥之为等同于法西斯主义的集权主义。他摒弃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计划手段,并以此为中心论证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将导致个人自由的消解,乃至真理的终结,最终将人们引向奴役之路。尽管哈耶克对社会主义极尽批判之言,但其所批判的社会主义却并非科学社会主义,而其论证内容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却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我们拿什么来保卫自己?拿什么来保卫我们的孩子?许许多多暴行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谁扼住了我们的喉咙?是谁绑住了我们的手脚?是谁麻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暴行面前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6.
张传能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69-73
胡风提出了"人民群众身上普遍存在精神创伤"的问题.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他认为,不能因为"大众"成为现实革命战争的"主体"而盲目地迎合和赞美"大众",封建文化对"大众"具有"麻醉"作用.对封建主义和封建意识及其所造成的"精神奴役创伤"的揭露批判,是其文艺思想的一个主题,这一思想在当代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21):106-106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28.
胡风由于工作上与鲁迅保持密切的关系,受到鲁迅“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启蒙文艺观的影响,提出了正视并深入描写人民群众身上“几千年精神奴役的创伤”以及“革命知识分子是人民底先进”两个重大命题。在救亡压倒启蒙的革命战争年代,唯有胡风坚持“一面抵抗强敌,一面改造自己”的文艺观,在遭到主流派围攻的时候仍然坚持自己的文艺主张,表现出卓然独步的现代意识与历史眼光。启蒙主义文艺观是胡风文艺理论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9.
研究苏童、贾平凹、张贤亮、张弦、莫言、李佩甫等作家笔下的身体话语,应该对他们从个人快感的实现、男女性别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场域三个角度,以"暴力"、"奴役"、"占有"等为关键词,研究身体政治中的征服、征用和授受等关系,来描绘中国当代文学中身体话语内部的权力关系图谱,并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身体话语进行宏观阐释,这样才能归化于更大的民族体、国家体、阶级体而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30.
吴蓓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3):72-74
19世纪亚洲国际秩序分为两种 ,一种是宗藩体系 ,是封建的国家关系。清朝通过在武力征服及继承明代宗藩关系基础上建立了由宗主国清王朝和七个藩邦所组成的东亚华夷秩序 ;另一种是殖民体系 ,1 9世纪中叶 ,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张 ,亚洲多数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列强在亚洲建立起殖民体系。宗藩体系与殖民体系有本质区别 ,前者是封建性的君臣依附关系 ,后者则是占领与被占领、奴役与被奴役、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