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文忠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67-70
作为一个启蒙者,为了反抗历史和现实的重压,路翎在他的叙述中按捺不住内心冲动着的“原始的强力”,用欧化的语言反抗“语言奴役创伤”,并且由于反抗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使得主体承受更多的精神困厄,叙述更是主体激烈的心灵冲突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2.
自年轻时代起,托尔斯泰就在探求人真正自由生存的意蕴,寻找获得人真正自由生存的良方和解决人真正自由生存与客体化世界秩序之间矛盾的办法。但这些问题,一直到他体认和接受了老子的‘道’的自由思想,并将之糅合于基督学说的自由说,形成自己的自由观时,才得以解决。托尔斯泰把老子的‘道’的自由看作是人的自由的一种范型,唯一正确的范型,也是客体化世界秩序的范式,唯一可取的范式。他们的自由思想在世界客体化和人客体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人的自由丧失是消极客体化世界秩序奴役的结果、获得真正自由与消弭消极客体化世界秩序三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3.
诱惑与奴役——丁玲小说话语转变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104-108,112
丁玲小说话语的两次大的转变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丁玲的评价。从哲学层面讲,革命的诱惑与奴役是导致丁玲话语转变的重要原因。因为革命的这种双重形象与来具有,因此丁玲的话语转变只能是悲剧。 相似文献
34.
孔育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7(6):33-37,91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人民"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的观点,由此,"精神奴役的创伤"成为胡风文艺思想的一个关键命题。该命题的题材来源于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不过胡风将厨川白村的"创造生活的欲求和强制压力之间的冲突"转换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解放欲求与封建主义的安命精神之间的冲突",从而转向黑格尔、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文艺美学的维度。而关于文艺在治疗创伤、救赎自我的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上,胡风将作家譬喻为"施洗约翰",其任务在于通过艺术批判社会痼疾、唤醒群众,为政治的解放实践开道。而人民的血与火的政治实践,就是艺术之解放目的的真正完成,是一首真正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35.
邱惠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众所周知 ,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原住民 ,因此被称为“土著美国人”( Native Americans)。据统计 ,哥伦布涉足新大陆之前 ,在现今的美国领土上约有 5 0 0万印第安人 ;而到了 1 9世纪 90年代 ,印第安人口剧减至 2 5万。本文揭示出了印第安人口锐减的三个主要原因 ,即战争、欧洲疾病和酒之引入、强制性迁徙和奴役。 相似文献
36.
杨朝晖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论的思辨基点。其核心是强调:“作家主观能动性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和运用,是作家接触生活的激情和敏捷的感受力及主动的进取精神,是自觉积极的创作意识。” “主观战斗精神”在创作里需要通过创作主体的“自我扩张”,才得以充分运行或体现。“自我扩张”似与当下流行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有相通处。 由于“自我扩张”的是“主观战斗精神”,所以,“自我”非“唯我”、“小我”,而是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得到社会性时代性实现的“大我”。 “主观战斗精神”的负面正是“精神奴役底创伤”。 相似文献
37.
创造的实质是运用早已存在的、可以利用的材料,用无法预料的方式来进行的一种活动.破除以下三种奴役,是充分发挥人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有破除物质财富匮乏和物质财富富裕对人的奴役;摆脱精神领域内权威主义和宗教信仰对人的奴役;以破除自我中心主义为主,克服人的自我奴役. 相似文献
38.
汤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2):50-52
在中国文学史上 ,唐人小说第一次把婢女作为一类人物来进行描写 ,婢女卑屈低贱的生活得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宫婢、私婢作为小说人物开始具有了个人的情感与追求 ,人物形象较为生动、饱满。但是 ,由于唐人仍以高高在上的主人的眼光去看待婢女 ,仍以男性中心的赏玩态度去描写婢女 ,因此唐人小说中的婢女表现了男权中心的理想愿望 ,个别情节显得有悖常理 相似文献
3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3)
托尔斯泰《复活》的生态女性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对沙俄下层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的探索上。土地盘剥毁坏了下层女性的生存基础,以马斯洛娃为代表的沙俄女性长期处于极端恶劣的生存处境中。贵族奴役剥夺了下层女性的爱情权利,马斯洛娃们不得不接受贵族家庭的诱惑,在虚幻和畸变中生活。女性意识的觉醒使马斯洛娃走向复活,对女性自身良好精神追求的坚持使马斯洛娃在与男权压迫的对抗中开始了向生态方向的突围。生态社区的发育使马斯洛娃接近崇高,监狱里的政治犯作为沙俄男权社会下一支不可忽视的生态社区力量,引导马斯洛娃形成了新的比自我更重要的人的目的。为了涅赫柳多夫的美好人生和西松的正义工作,马斯洛娃的献身和复活有了一层更生态化的成长意义。 相似文献
40.
陈婵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路翎的小说中,人的身体(包括身体外形、动作、肉身体验等)是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描写在作品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这些作品中展现和批判了几千年精神奴役下的奴性身体以及战争环境下的物质化身体,通过描绘运动的、充溢着原始强力的生理身体来解构社会身体。同时,也肯定了作为意识存在和肉身存在统一体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