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一种后马克思的都市化乌托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斐伏尔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后马克思哲学思潮"的不自觉推动者。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在《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中所提出的以现代都市日常生活为平台的文化革命概念。他认为,马克思哲学基本上是"过时了"的工业主义、生产主义话语;马克思的经济、政治与文化革命宏观构想仍是一种理性设计范畴。但问题在于,列斐伏尔的总体性文化革命理想却是没有经济基础的"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22.
列斐伏尔作为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研究的开拓者,实现了空间问题同政治哲学的有机融合。空间的分化和政治维度的获得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来,并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得到巩固。现代城市作为构成性中心,在资源集聚中使空间本身的权力向度得以维系,并通过转嫁而非解决的方式处理空间领域的问题。共产主义作为扬弃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应当基于历史的总体性实现空间属人性的彻底回归,认清空间政治属性背后的意识形态话语形态,为实现人的解放奠基。  相似文献   
223.
论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不同规定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问题在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把形式等同于"其所是的是",又认为形式是"这类",是一物"内伏的是因",是最高目的。理清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这些不同规定及其相互关系是理解其实体学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4.
20世纪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开创了日常生活批判研究,他毕生致力于开拓日常生活批判的问题域,尝试建立一个批判认识和变革日常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关注点和立足点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其批判研究的重心分布广泛,前后期研究重心有所变化,但具有思想上的内在一致性,主要涵盖资本主义神秘化的意识形态、二战后兴起的“消费社会”、都市社会以及空间政治经济学等多方面内容。列斐伏尔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内容,探索了新的解放路径。当代马克思主义需要积极回应日常生活领域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日常生活研究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25.
226.
此文以汉学家伊维德(Wilt L.Idema)和奚如谷(Stephen H.West)的译著《战争、背叛和结拜兄弟:早期的三国戏剧》为研究对象,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理论视角考察学者型译者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学者型译者行为表现在翻译内求文本意义与风格之真,翻译外务西方汉学教学与研究之实。译文保留了大量中国元素,并通过文外注释进行深度描写;译者具有比较的学术视野、注重翻译底本的考证,从他者的视角体认不同时代的中国文化价值观,了解中国戏曲语言和文化的历时变化。译者内外行为的结合有利于杂剧“三国戏”剧本的跨文化阐释,为时下讲好中国戏曲故事提供了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227.
228.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是中国儒学两种主要的人性论,且传统中以性善论为主流,除此之外还有扬雄的善恶混、董仲舒的性三品等诸说莫衷一是。随着阳明学之弊的出现,以及阳明后学在惩忿窒欲中遇到欲恶难以根除的困难,加上传入的西方宗教性恶论的刺激,儒者对性恶论的重视随之渐显,儒学性善论亦面临挑战。在此影响下,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方以智正视恶,以“正”“余”论为基础,开创性地将《周易》的飞伏引入人性论,突出性善论与性恶论彼此包含的柔性,建构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相对的、动态的人性论,并由此统合中国儒学的主流人性论。此外,方以智还以“无善恶”与“有善恶”的交轮,来有效救治重视超越之“无善恶”的龙溪学流弊。通过善的统摄与反统,恶既受到善的统摄,龙溪学的“无善恶”亦受到善的反统,从而在正视恶时,更有利于防范性恶论的风险。总之,方以智的人性论既能有效应对儒学内部出现的恶欲难除与无善之弊,在重视恶的现实性时,亦能形成整体导向性善的合力,维护儒学主流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