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2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178篇
管理学   3488篇
劳动科学   195篇
民族学   158篇
人才学   361篇
人口学   183篇
丛书文集   3241篇
理论方法论   657篇
综合类   8233篇
社会学   1387篇
统计学   51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634篇
  2014年   1249篇
  2013年   978篇
  2012年   1272篇
  2011年   1346篇
  2010年   1188篇
  2009年   1250篇
  2008年   1557篇
  2007年   1089篇
  2006年   882篇
  2005年   905篇
  2004年   801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本文在国家、地方政权组织(这里指县级政权组织)、基层社会三方从自身的策略和关注出发来“建构着自己主权”的行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利益竞争关系上,来关注基层政府的税费政策和税费征缴行为。认为,县级主导的基层政权组织退出对地方公共资源的垄断经营地位,消除各种垄断权力,保护个人的经济机会和交易权利,促进单个的经济行动者成长,应该成为理顺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关系,保证基层社会长治久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2.
以往,研究者习惯称六朝为个性解放的时代,并以此为前提来观照此期的婚恋小说,而忽视了礼法观念与婚姻制度等诸多社会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失偏颇。六朝的婚恋小说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综合起来研究才能合理解释它的产生及其诸多特点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3.
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络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构建出了一个新的“场域”。网络行为就是人们依托于这一新的“场域”所作出的一种全新形态的现实行为活动。本文结合互联网络发展和“新场域”建构的现实背景,对网络行为这一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从其内涵、类型、特征和社会本质等方面,展开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是理论上的一个失误,它导致了民法学理论的冲突和认识的混乱,同时通则对无效民事行为的范围规定过于宽泛,有失妥当,应予修正.民法典应当在总则中设立法律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105.
高翠元 《兰州学刊》2005,(6):270-272
唐代情爱传奇是唐代文士根据他们的情爱体验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在这些传奇中男性操纵着话语权利,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男权主义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来叙事,故这些情爱传奇中深刻体现了男权语境中的文士的隐秘心曲.一方面,它折射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士在本能欲求驱动下的色欲心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文士对人的灵性和至情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106.
107.
市民社会是一个以人格独立为前提,以平等交往为标志,按照非强制性原则和契约观念进行自主活动的生活共同体。这是一个社会成员能够以直接的方式当家做主,可以充分享有行为自决权的领域,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108.
109.
语言中的性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社会价值取向 ,并反映出社会规范与民俗心态。对中国大学生拒绝邀请的礼貌策略的性别差异的调查和研究 ,支持了为 Brown和 L evinson的关于消极礼貌和面子威胁行为的观点 ,暗示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消极礼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是很多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及行为的学者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整个20世纪,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占有根重要的地位,人们提出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本文对20世纪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简要回顾和评析,并提出转型时期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问题,以及它迫切需要研究者建构新的。本土的概念架构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