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6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941篇
社会学   133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1.
朝鲜族的打击乐是该民族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种类之一,风物与四物乐作为朝鲜族打击乐的前身与新兴形式,见证了朝鲜族打击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从《建国诠真》看徐树铮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诠真>是徐树铮于1921年撰写的一本政论性著作.文章以<建国诠真>一书的主要内容为载体,分析了徐树铮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进而对这位历史人物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3.
44.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乐化》篇中说明了音乐与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间的关系,旨在用音乐提高"君子"的道德修养,对人民实行教化,实现整个天下的大治.其中提出"乐者乐也"的命题,揭示了音乐本源问题,认为音乐是快乐、欢乐之情的表现,欢乐是人之性情与生就有的,通过相应的声音、动作表现,这是自然之道.本文从对"乐乐"之释义论证出发,结合文字象形、音乐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乐"字两种读音的意义分别作出详细解释,对"乐者乐也"命题更深入地理解,从而分析"乐Yuè"与"乐L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以及由此引发了有关音乐教育的感想.  相似文献   
45.
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格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格尔》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此婚俗事象的起源;“尧达”的文化内涵,从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生殖崇拜文化遗存的视角作了叙述。对东西部裕固族文化中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之后作者认为:东西部裕固族文化的共同基础形成于东迁之前  相似文献   
46.
本文就元代东传的火不思、兴隆笙、七十二弦琵琶等阿拉伯-伊斯兰乐器进行了详细考述,并论述了东来回回艺人在华的活动及回回乐曲的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47.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真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真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真"最早是作为一个画论范畴由五代画家荆浩提出来的,他认为绘画艺术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图真",即表现自然山水的本体和生命.明清小说评点家们借用"真"这一范畴来评点小说.他们用"真"来要求小说情节合乎生活情理;用"真"来要求小说人物典型鲜活;用"真"来要求小说细节缜密合乎逻辑,从而使"真"这一范畴演变成一个小说艺术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49.
“法学”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法学,这是法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法学教科书中流行看法是,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这一解释存在诸多毛病,因此必须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来说,法学是人学;从思维方式来说,法学是权利义务之学;从学术使命来说,法学是求真求善求美之学。这三种解释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法学的三重规定性,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0.
《真我集》因其对五四时代思潮的呼应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并且艺术上一 开始就脱离了旧诗词的气味。闻一多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与新诗美学理想的逐步形成是《真 我集》不出版的重要原因。对“真”的追求与对丑恶的发现,以及理性节制情感的风格穿 越《真我集》开始的闻一多整个新诗创作过程,同时,《真我集》与此后创作中的区别也非 常明显。诸多因素使《真我集》构成闻一多诗歌创作一个独立时期即探索期。由此,闻一 多新诗创作呈现出《真我集》期—《红烛》期—《死水》期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真 我集》成为闻一多新诗创作的起点,从而也就成为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