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甲骨文金文和纳西东巴文是不同民族的古老文字,考察二者在如何用表意的方法创造表示声音的字、在古老的文献中写一个字要同时读几次的情况及两种文字竖向和横向延展书写形式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促进文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汉字作为中日语言各自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各自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中日汉字字形的差别。比较两国汉字字形,二者存在关联:完全相同、完全不同和部分相同。其中完全不同的原因是日本人创造的"国字";部分相同的原因是对异体字和繁体字的不同使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33.
词作为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音义结合体。声音有义,声近义通,是古汉语词族的基本规则,也是汉语词汇系统性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解析字形、解说语音,从"以事为名"的角度,解释了"仁、义、德"等字所表示的词的本义。  相似文献   
34.
秦汉时期的简帛文献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文字和词汇使用的情况,是珍贵的语料文献,为《说文》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利用秦汉简帛文献中的一些用例,可以从“字形新证”和“字义新证”两个方面证实《说文》中的一些收字和说解。  相似文献   
35.
《龙龛手镜》搜集了大量写本佛典中的异体字,唐讳字形也在其列。从避讳学与文字学交叉的角度来看,这些字形的分布特点既与唐代避讳的规避对象、祖庙推崇、起伏概貌等情况基本契合,较好地保存了唐代避讳制度施加于写本文献的影响痕迹,也反映出唐讳字形的真实变化情况。不过,囿于编纂初衷与文献性质,《龙龛手镜》在处理所收唐讳字形时存在分类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部分唐讳字形的收录考证也有待商榷。这些情况透露出《龙龛手镜》在避讳制度的认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以致影响了正字标准的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36.
本文所讨论的"斤斧类汉字"的字形字义,包括"斤"、"斧"和以"斤"为构件的"析"、"折"、"新"等共5个常用汉字。这些字都是含有"斤"作为表意构件的象形字或会意字,都是跟砍伐工具有关的纯表意汉字,本文分别从字形解读、造字本义、字义演变、字义源流和相关成语等多个角度加以解析,以求全面把握这几个字的构字理据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7.
通过分析“临”、“望”、“紧”、“贤”等从“臣”汉字的形体结构,认为今天的“臣”宇字形有两个源头:其一,“臣”像人被束缚之形是造字之本义,其义乃由“缚”而“牵”,由“牵”而称被牵者为“臣”,很自然地引申出了“奴虏、臣仆”等义,是为正解;其二,“臣”像竖目之形,则是一种误解和讹传。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中网状般的典故叙述模式,分析其批评的力度,阐释其叙述的精巧性."串"字形连环典故网形成连续抨击之势,层层剥离卖弄学识的宗教人物屠瓦孔的虚伪本性;"王"字形轮轴典故网形成递进之势,逐步展开表里不一的小姐白丽洁的复杂内心世界,形成平行之势勾画出苏菲亚小姐的神圣之美;"工"字形夹击典故网形成对照之势,揭露魏斯顿乡绅的自私和腐朽的人性.  相似文献   
39.
汉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象形、表意,其结构富于理性,字形具有可解性,汉文化的诸多信息贮存在字形中,使汉字的可解性具有丰富的内涵。汉字字形形义之间的关系,即造字时的命意是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40.
古代神话以女娲为“高禖”,掌人间婚姻子嗣。女娲下令“会男女”,令女子于仲春二月坐于社,以待男子“问名”。故本义为“女娲令”的令字,以及本义为二月初一的今字,皆从亳社取形亳社下画坐待之女子,就是令字;亳社下画“一”,就是今字。女娲命令相会男女转圈追逐,转圈追逐的男女相对位置有变化,殷商人从不同相对位置的男女取形,分别造了化、尼、及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