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2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9篇 |
民族学 | 21篇 |
人才学 | 8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49篇 |
理论方法论 | 45篇 |
综合类 | 712篇 |
社会学 | 113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王伟凯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103-105
《建国方略·以饮食为证》篇系孙中山先生1918年撰写,其通过对饮食问题的论述,向国人讲述了知之惟艰,行之非艰的道理,认为国人如果能够懂得知非易而行非难的道理,其实践和探索精神就会继续发扬,那中国之事就能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3.
颜文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2-99
"知行认识观"是孙中山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其重视"行"(实践)的基础地位和"知"(认识理论)的指导作用,与毛泽东的"实践认识论"具有相通之处。但在"知"与"行"涵义的界定、知行统一关系以及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上,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哲学认识论却呈现出较大的不同。究其原因,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阶级属性和理论来源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84.
何建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24-25,6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核心思想,也是国民党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资源。但是,这一名称最初是有其实而无其名。在1905年10月《民报》发刊词中它称为"三大主义",1905年12月《中国日报》首先开始使用"三民主义"的称谓,但到1909年仍不被当时的国民党人所认可。辛亥革命后",三民主义"这一称谓逐渐为孙中山所接受,并成为对孙中山思想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85.
86.
陈锡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林则徐和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特别受到尊崇的两位伟大历史人物。他们都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近代中国人向外国寻找救国真理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优秀的成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这80多年,是中华民族蒙受欺凌、耻辱和挫折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探索的年代。林则徐开创反殖民侵略和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事业,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到孙中山开始了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林则徐和孙中山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87.
朱宝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1)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工业建设的政策,其内政外交举措根本不足以言工业建设。“九·一八”事变后,为固本自卫计,南京政府更多地注意计划工作,有选择地实践孙中山有关工业建设的遗教,初步发展了国家资本,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利益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抗日战争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的制约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扰,使南京政府的工业政策实施陷入举步维艰的自相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88.
刘建强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47-51
谭延阁和孙中山的结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曲折变化、相互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曾一再把谭延阁作为争取对象。谭延阁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政治上日益倾向孙中山,服膺三民主义,因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时期,走上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89.
90.
侯德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8,(3)
民生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脉相承,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实践的需要不断调整、逐步完善。本文着重以发展的观点对三种所有制结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