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505篇
社会学   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2.
孟姜女传说在湘西地区流传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孟姜女传说在湘西地区有较为广泛的流传,并对当地群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流传不仅与湘西古代社会和历史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更与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心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3.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是探讨长城意象的经典个案,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从“哭之哀”“哭变国俗”到“哭夫崩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经三次重要的演变。同时,“孟姜女”的主体形象经历了由统治阶级意志向民间转向的塑形之旅,蕴含官方思想与民间意志的双重叙事维度。家庭视角下的长城意象既笼罩着悲剧色彩,又彰显出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体意识。可以说,“孟姜女哭长城”既映射人与自然彼此互动和感应的生态文明观,又渗透有融合发展的宗教观念。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和多元发展的宗教观念一起构成“孟姜女哭长城”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4.
胡刃 《老年世界》2014,(8):34-35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大灰狼与小白鹿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只大灰狼,大灰狼遇上了一只小白鹿,大灰狼没吃小白鹿,小白鹿也没被吓跑,两个生灵竟然相爱了!奇怪吗?还有更奇怪的,不久,这对狼鹿夫妻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个孩子既不是狼孩,也不是鹿孩,而是一个人。这就是蒙古民族关于苍狼与白鹿的传说。狼和鹿交配居然生人,你信吗?我也不信,可历史偏偏这么写。这本书就是《蒙古秘史》。  相似文献   
25.
儒家经典《春秋》无单行本,《春秋》经文附着于《公羊传》《毂梁传》《左传》之中。三传之中,《春秋》经文有异,此称《春秋》三传异文。理雅各《中国经典·春秋》以康熙六十年《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作底本,但不知道《汇纂》对三传异文的择取标准。经考证,康熙《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中《春秋》的底本来源于宋胡安国的《春秋传》(胡传)。一般情况下,胡传采用某传微言大义,便择用其《春秋》经文,三传异文的选取取决于微言大义。康熙《钦定春秋传说汇纂》集各家注疏,并断以己意,三传异文与微言犬义之间失去本来的紧密关联;理雅各《中国经典·春秋》中,三传异文与微言大义已了无联系,其解经方法亦与《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格格不入,显现出理雅各的《春秋辉本与中国本土《春秋》注疏的疏离关系。  相似文献   
26.
论美     
正美德犹如宝石,为朴素背景所衬托反愈显光彩华丽。同样,人虽衣装简朴,但行止端庄而有美德,仍令人不由得充满敬意。拥有美貌者并不等于拥有能与其容颜媲美的才干。因为上帝并不过分大度,往往赐此便不再予彼。许多人空有佳容,一无建树,恰因其顾全外在之美而忽略了其内在之美。当然,此话也不尽然,历史与传说中的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利普  相似文献   
27.
鄂东地区关于瓦屑坝的传说由来已久,文中主要对研究瓦屑坝的重要史料——收录于《靖氏族谱》中的三篇“瓦屑坝考”的出现和流传进行一定的解析。特别是对“瓦屑坝考”的出现所涉及的三个重要人物张希良、靖道谟和史珥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番梳理。乾隆以后鄂东地区移民传说当中的“瓦屑坝”,大都指向江西饶州府鄱阳县,其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关于移民传说精英版本的辗转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28.
《社科纵横》2019,(6):86-89
王朝/民族国家运用典范历史叙述建立认同的过程中,典范历史书写影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在心理边界,使得包括德昂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王朝国家的典范历史叙述做出回应.德昂族通过在神话/传说确立德昂族先民与汉族的血缘关系,自下而上地构建德昂族与中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天赋的联结",从而实现华夏化的整体认同。  相似文献   
29.
刘先福 《民族学刊》2017,8(6):54-59,113-115
爱沙尼亚是东波罗的海国家,其民族史诗《卡列维波埃格》世界闻名。这是一部诞生于浪漫主义时代,典型的“以传统为导向”的英雄史诗,它由F.R.克列茨瓦尔德根据民俗资料,用古老诗体形式写成。史诗的主人公形象在编写过程中也经历了从森林巨人到文化英雄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史诗的产生时代、搜集整理过程以及文本内容与主题等方面加以概述,来揭示英雄传说史诗化的历程,并讨论史诗对于族群认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将巴林《格斯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斯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格斯尔》史诗传统文本进行地方化改造的产物,也是继承的产物,一定意义上延长了该史诗在本区域传承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