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38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20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小云 《老年人》2013,(10):34-34
从广东回老家湖南参加侄女的婚礼,看到一年未见的母亲似乎苍老了不少,想着独居的母亲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心里就非常难过。回广东前我提出让母亲跟我去广东生活,母亲未有同意,她说":我这般年龄怎么敢出远门,死在外头都没人收尸。"母亲身体不好,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我便宽慰她说:"妈,你心好命大,活到百岁没问题。"不曾想,我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却把母亲惹哭了:"我哪里说得上命好,崽女都不在身边,连个伴都没有,哪天要是发急病死了,谁也不会晓得……"母亲情绪失控,我知道她常年独居,缺少亲情的抚慰,一分孤独占据着她的心灵。说起来母亲一辈子是被我们几个崽女拖累了。父亲去世那年母亲才四十多岁,母亲害怕自己再婚我们做儿女的心无定所,一次次与幸福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712.
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描写了一个女性的世界。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将叙事视角转向“自我”的心灵深处,通过对主要人物尹小跳成长过程的描写,追求一种人生的孤独。从人物的自我失落,到寻找失落的自我,作者探索的是女性自我生成的心路,展示的是女性对自我的审视与拯救。因此《大浴女》的叙事带有较强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713.
海明威个性特质的成因与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杰出的小说家,也是20世纪世界文坛极具个性的作家。其孤独、困惑、悲观和勇敢的个性特质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思想的形成,进而体现在他的独特文风上,体现在他对自己理想形象的精心塑造上,体现在他的价值取向上。研究海明威的个性特质与创作思想,需要从当时的复杂社会环境、民族文化心理、西方哲学思潮,以及丰富的个人经历等方面,准确分析影响其个性特质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714.
李云 《现代交际》2008,(5):29-29
一只甲虫抱紧另一只甲虫,不是因为爱是因为本能:你抱紧我,我抱紧你不是因为爱,是因为寂寞整整一个夜晚,我们就这样抱着渴望深深地进入,可我还是我。唉,没治了没治了!这冷、这孤独需要你长久地抱着。在看不见的伤口上我们飞翔。整个冬天,我们说着爱和恐惧然后,紧紧地攫住对方  相似文献   
715.
论王安忆小说的爱情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安忆笔下 ,两性情爱关系关涉着人类生存的重大命题 ,包含着她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和根基处栖身的企愿 ,因而王安忆不懈地勘察、追问爱情的本质 ,探察人性的真相 ,用虚构的文学叙事抱慰在爱的悖论中苦苦挣扎的生命个体 ,为自我铺设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716.
可以从集合意义使用大学生孤独群体概念。内向胆小怕挫,中学“明星”在大学的暗淡失落感,言辞口讷或冲人等交往障碍,是大学生陷入孤独群体的主要原因;危害在于存在程度不等的人际疏离或紧张等心理问题,轻者孤僻怪异抑郁、重者伤害自我或他人。有组织的引导包括人格教育必修课与心理辅导,建立多样化有益的交流交往机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班集体管理要摸清高危对象情况。要教会学生掌握走出孤独的方法技巧:非目中无人的悦纳自我有利于培养自信心与适应、真诚、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717.
鲁迅和卡夫卡都曾是一个时代的“特异者”,与所处环境的不相容,使得他们拥有了一种内省的力量——孤独,由此揭开了他们生存状态的相通之处。《过客》和《城堡》即可看为这种生存状态的一种阐释。这两位20世纪伟大作家精神存在的相似处便以“孤独”为关键词,从对外态度、拒绝方式和存在状态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18.
在20世纪40年代的沦陷区文坛上,梅娘作为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以其深蕴孤独的情绪塑造了一批蕴涵着孤独意识并向社会抗争的觉醒女性。这里以梅娘小说的创作文本为基础,分别从浅层的情感孤独和深层的思想孤独两个层面就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析,以展示40年代社会女性特有的深沉孤独苦闷和她们与家庭及社会产生的激烈冲突,并试图通过对梅娘的童年经历以及中外文化心理建构、沦陷区特殊社会氛围三方面的剖析揭示梅娘孤独意识形成的社会基因,进而透视其作为关注女性命运的进步作家对知识女性群体命运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独步女性社会心理前沿的思想超前和高瞻远瞩。  相似文献   
719.
鲁迅在其小说与散文创作中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人们经受的孤独与痛苦,刻画了一系列具有强烈悲剧色彩和孤独特质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旧中国各阶层之间相互分裂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72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特有的性质,使传播学中的许多传统理论受到质疑,其中就包括"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上,根据传统的实证研究得出的"沉默的螺旋"是否会消失?根据诺依曼"沉默的螺旋"假说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定,通过辨析,从"群体压力"、"孤独恐惧感"和"从众心理"等方面能够论证"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由此得出结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