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16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85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841篇
理论方法论   285篇
综合类   3015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71.
网络集体行动的产生依赖于行动者对于“事件”的意义建构。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网络集体行动的意义构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网络环境下,信息发起者、行动参与者与媒体相互影响,对事件进行着动态性的编码和解码,不断地赋予事件以意义。网络集体行动的意义构建中很难截然分开编码者和解码者,事件的编码经过多主体的共同努力,而解码方式呈现多元化。网络行动者在彼此的互动中不断地构建并完善事件的意义,推动着集体行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2.
基于社交媒体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报道自建语料库,通过数据搜集和清洗,运用KH Coder文本分析可视化软件,选择其中的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生成关联词频图进行可视化解析,并从趋近化策略的空间趋近、时间趋近和价值趋近维度对自建语料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社交媒体人工智能话语建构了以空间趋近化策略为主,以时间趋近化和价值趋近化策略为辅的正向话语。同时,人工智能对人类具有潜在威胁,公众应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3.
从理论建构模式的层面来认识《文心雕龙》如何“弥纶群言”,是一个有待深入的问题。总体而言,“依经立义”是《文心雕龙》最突出的理论建构范式;同时,《文心雕龙》也兼采纬书、楚辞、子书、史书及前代文论的有益成分。“奇正观”正是刘勰处理“依经”与“兼采”相互关系的原则。“依经立义”为主而“兼采百家”,这样的理论建构模式最终造成《文心雕龙》地负海涵的宏大格局。  相似文献   
174.
海洋文化是人文湾区的重要内在基因,由岭海地域、中华民族和全球一体三重维度建构而成,串联起粤港澳区域内外的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通过建立健全海洋文化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海洋文化特色产业品牌、培养树立全民海洋文化观念意识、全面推进当代海洋文化学术研究等,协同推进人文湾区海洋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海洋文化高地,并夯实海洋强国建设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5.
176.
曾路 《民族学刊》2019,10(6):83-88, 134-136
定向思维模式的建构与解构实际上反映出认知结构的二重性特征,两者在文化认知活动中可互为挹注共存于对立统一关系里。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范式的研究,不仅要重视建构之功能催生的符号化文化构成,还应关注解构之功能显现的非常见的文化元素。同时,只有弄清楚定向思维模式的建构与解构在文化认知中的意涵,才能明确定向思维模式的“趋向”和“专注”特点以及“惰化”和“孤立”倾向,从而为牵及民族文化事项的认知固化与迁移提供理论工具并用以指导多元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77.
罗康隆  何治民 《民族学刊》2019,10(5):14-23, 99-100
民族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逐步地达成了一个共识,建构一种文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化是指导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信息系统,文化的建构是以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为底本,以并存的社会生态系统为参照,文化这一信息系统不断偏离与回归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在世代延续过程中逐步认知、积累其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民族以文化为分野,不同民族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互有差异,这就形成了民族生境的差异性,而民族生境的差异性也同样会建构出不同民族文化事实体系的差异性来。  相似文献   
178.
推进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既是政治发展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自我完善的冲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新要求。话语体系建构应依循学科成长、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基于客观实践的自主性理论创造,是话语体系成长的基本路径。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需要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讨论分析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成绩、经验及不足,避免功利偏狭的心态;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以谦逊的姿态对待已有成果,在增强学术自主性的同时,继续借鉴古今中外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而不是故步自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交流,缓解学术与政治、学人与学人、学术与学术之间的张力,形成正向的沟通机制。通过〖BF〗“反思”“固基”“对话”〖BFQ〗的途径,使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取得扎实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9.
180.
现代德国史学对历史知识之建构性、目的性、功用性的认识经历了显著的变化。18世纪,为了对抗历史怀疑主义,德国史家强调历史知识的视角性和建构性。这种认知因为契合了当时科学概念中的个体性特质而流行一时。至19世纪中叶,科学概念内涵发生了变化,德国史学首先通过摆脱政治伦理说教性和理性从属性而确立了"自为目的性",其次随着历史"写作"与"研究"之间割裂的弥合,逐渐形成一套科学论证方法从而保障了这一特性。"自为目的性"有力地支撑了历史学成为一门自治且自洽的现代科学学科。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史学开始转向更强的社会地位诉求。与此同时,史学的科学性与功用性、客观性与主体性的论争此消彼长。20世纪70年代,历史知识之建构性重新被发现,发挥史学功用性的策略也从引导社会价值取向转为培养个体历史思维能力。纵观现代德国史学的这一认知变化脉络,与其说是在科学性上的递进,毋宁说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地位和社会现实地位而做出的建构、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