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27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11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604篇
理论方法论   243篇
综合类   2902篇
社会学   309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2004年《呐喊》《彷徨》研究有关《狂人日记》论述最为醒目。郜元宝、木山英雄的《野草》研究,乐黛云的早期文言论文研究,姜振昌的杂文研究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国民性、启蒙主义、精神特质、哲学内蕴、科学理性、文艺思潮、知识分子、越文化、当代性等的解读,其中李新宇、李春林、魏韶华、朱德发、支克坚、孙郁、姜振昌等的文章(专著)尤其值得注意。传记研究中,林辰《鲁迅传》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鲁迅图传》等则体现出通俗性、普及性诉求,孔海珠《痛别鲁迅》关注鲁迅晚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鲁迅与翻译、学术、美术、期刊、医学等其他层面的研究仍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2.
《学衡》杂志以“论究学术 ,阐求真理 ,昌明国故 ,融化新知”为宗旨 ,对 2 0世纪初期的学术弊端提出了严厉批评 ,并在此基础上呼唤对真正的学术精神的追求 ,即自信、自得、贞操、求真、审慎、创造、社会关怀和追求文德之精神 ,同时提出了学者对于前人、今人和世界的责任。  相似文献   
33.
本文运用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方法 ,对鲁迅小说中的逻辑问题进行分析 ,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4.
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和投枪。鲜明的政治主题,特殊的社会效应,除了缘于作品的思想因素外,从美学意义上说,鲁迅诗歌融和了清峻刚健的风骨美、朴质炽烈的情感美、精幽致雅的文采美三种重要的审美特征,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5.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小说的诗化倾向是人所共知的。但这种倾向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 ?本文通过分析 ,从鲁迅小说特殊的透视方式、构架形态、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等四个方面 ,为鲁迅小说的诗化形式勾勒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36.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学者陈寅恪(1890~1969)与四川学者林思进、李思纯、徐中舒、缪钺的交往十分重要,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在文化观念、治学方法、研究领域上有较多的一致之处,并且相互影响,是中国现代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尼采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鲁迅,历史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合点。尼采思想与鲁迅的文学性格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杨宝珊 《社科纵横》2006,(11):117-118
鲁迅自己本身就是一位英雄,他具有英雄气质。而且,他也一直崇拜着英雄。他的这种英雄崇拜情结是由其个性、生长地域、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39.
鲁迅论教育     
鲁迅的教育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份十分珍贵的财富。鲁迅对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妇女教育、社会教育、美育以及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都有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40.
小说对叙述者的选择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复杂微妙的叙事学现象与问题,《孔乙己》无疑是这方面一个经典个案。关于《孔乙己》的叙述者究竟是谁,学界一向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讨论,然而意见相异甚至相反。所以,孔乙己的故事究竞是由谁怎样叙述出来的问题,随着现代叙述学理论与方法的兴起,近年来并非偶然地成为《孔乙己》研究的一个焦点和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