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1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6篇
人才学   60篇
丛书文集   2309篇
理论方法论   239篇
综合类   4464篇
社会学   27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21.
对于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来说,文学内部生命的展示集中于对爱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开掘。日本的川端研究者已注意到这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评述,但过于宽泛,缺乏系统性。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川端小说“爱”的主要形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从人生美学、日本传统美学、宗教美学和日本近代作家“爱”的觉醒思潮四个主要方面阐释川端爱学的美学源泉。  相似文献   
922.
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生态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23.
从银幕到文本解构《欲望号街车》的两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号街车》的两个电影版本对原著的创作内涵做了截然不同的诠释。从比较两个电影版本改编的逻辑性入手,应用接受美学理论、知觉概念,对文本的叙述结构、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解构作品的两重性,从一个新的视点展示了成就这部伟大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4.
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研究应当通过形式阐发意义,而不是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文以载道"传统和对"形式"概念的狭隘理解是漠视文学形式研究的重要根源.建构以形式研究为对象的形式美学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将形式美学的方法践行于文学研究必将展现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925.
胡经之先生受前辈学者的影响,走上了研究文艺美学的道路,主要是为解决文学艺术的美学问题。胡经之先生提出,大众文学兴起后,只研究文艺是不行的,需要扩展文艺美学,重视文化美学。  相似文献   
926.
从美学的范畴,言简意赅地评价语文教师作文的评语;从古典美学的角度,强调文艺的主观表现性和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27.
从拼写变异的定义与构成入手 ,对这一特殊的修辞手段进行了客观的描述 ,探讨了其美学功能 ,并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推导出拼写变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28.
琴歌考辨     
在历史上,琴歌是流传甚广的一种古琴演奏方式。这种演奏方式直至明末清初虞山派兴起,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其隐退,与古琴构造及用材的特殊性、讲究口传心授的传统、演奏者需要极高的专业质素有关,更与大乐必易的美学理念、简淡清远的文学风潮、以及相对压抑的时代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29.
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该文借助接受美学中提出的“期待视野”、“水平接受”和“垂直接受”等概念,对歇后语翻译中存在的种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30.
陈新华 《学术交流》2006,(5):152-154
宇宙意识是一种宇宙化了的生命意识,它贯注于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内容。唐代诗歌中的“宇宙意识”,体现了老子“天人同构”的思想,流露出无限的惆怅,洋溢着青春气息,同时却又表现出了很幽深的困惑和孤独的特点。宋人作品中的“宇宙意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自我意识的充分“扩张”,表现出了以我为“主”(主体)的新的“宇宙意识”。对人生的思考超越了感伤,在理性高度上给予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