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4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篇 |
劳动科学 | 18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才学 | 8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217篇 |
理论方法论 | 39篇 |
综合类 | 514篇 |
社会学 | 28篇 |
统计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利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76-78
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及政策从不同程度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加以保护,但保护力度仍显不足。针对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侵害的现状,分析其劳动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2.
信息公开是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国外有很多国家的立法对这项制度做出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规范.在信息公开基本内容上,对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和互益性非营利组织、规模较大非营利组织和规模较小非营利组织作不同的要求;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一般事项和特殊事项作不同要求.在信息公开途径上,非营利组织的组织活动、资金使用以及组织变动等要向国家登记机关、特殊公益代表机关、捐赠者以及社会公众为信息披露.在信息公开基本要求上,根据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的特点,强调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构建起完善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73.
吴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3)
环境诉讼的特点决定了环境诉讼规范有着不同于传统诉讼规范的内容,因此,环境诉讼立法必须按照环境诉讼的特点构建.其立法进路不应局限于传统诉讼法的框架内的修补,而应是制定专门的环境诉讼程序法,针对环境权益救济的特殊性将不同于传统诉讼的程序性问题作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74.
黄明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2)
刑法规范内生于刑法之中,作为刑法条文所表现的实质,具有与刑法本身不同的性质.作为刑法规范而言,主要具有片断性、法益保护的关联性、权利保障与权力限制的协调性、判决执行的不可避免性等性质,而这些性质决定了刑法规范具有限制作用、法益保护作用与规制作用等功能. 相似文献
75.
生态损害赔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救济性制度之一,其规范的目的、动机、价值、架构等诸构件决定着生境主体及其权利何以成立的基础性承载和充足性解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从人域契约的“人域法”层面确立了“生境”的独特价值、独立的存在权和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自然契约的“人际法”层面打破了“人域法”理论的封闭体系,将伦理价值植入环境法律规则之中,摆脱了传统“人域法”对非政治化和非伦理化的唯理主义形式的追求和表达,复兴了中华法系“法律应当伦理化而非工具化”的灵魂与传统,确立了法益保护从“人域优先”向“人际优先”法律价值的转换,丰富了环境法理学的秩序观念和学理原则,拓展了传统人域法“主体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界限与边界,为开启我国环境法从“主体模式保护”向“关系模式保护”生态法律观的变革与价值功能的转换提供了超越性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6.
董晓松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11-14
传统的刑法学都把继续犯放入罪数形态中加以研究.本文认为,应把它放入犯罪构成理论中予以关照,并进而提出将继续犯置于犯罪既遂形态的又一类型研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指导实践的功能.基于此,本文对继续犯的内部构造、涵摄范围等本体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7.
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15-19
本文随着独立的环境法益的提出 ,首先 ,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我国的环境刑法未充分重视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进行了价值分析 ,并认为应当赋予自然环境以人格的权利。其次 ,从犯罪学和刑法学的角度对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密切相关的行政从属性理论进行了评判 ,认为只有突破功利的价值观和绝对的行政从属性 ,才能反映环境要素的固有存在 ,才是公正的环境刑法。最后 ,在以上前提下对我国环境刑法在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方面进行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78.
姜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7-100
"两高"颁行的关于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解释,为全面治理网络诽谤犯罪提供了可行标准。《解释》对网络诽谤犯罪的"情节严重"判定标准作出扩张,其增加的"点击、转载次数"标准和"行政前置模式"标准实现了网络诽谤犯罪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在适用网络诽谤犯罪法益保护前置化的规定时,司法人员应对"危险向现实损害转化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恪守刑法谦抑性原则,综合运用民事、行政与刑事机制来治理网络诽谤行为。 相似文献
79.
80.
车剑锋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7-62
在我国,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间的学派之争方兴未艾。仅仅在具体解释结论合理与否的问题上进行论战的方法,不能真正解决二者的分歧。德沃金的“作为整体的法”与结果无价值论在理论诉求上存在着一致性,即追求法律实践过程当中的一致性与融贯性。在实现理论诉求的方法上,二者分道扬镳,前者试图做出超越价值绝对主义与价值相对主义的努力,而后者则通过法益的话语来统一可能的价值冲突。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结果无价值论在处理价值冲突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这是结果无价值论的核心疑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