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宋人雅俗词论形成立原因,一是宋人理想人格的选择。导致了对雅的追求,对俗的摒弃。二是宋人对中和之美的再释,导致了对雅的追求,对俗的批评、三是宋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导致了对雅的推崇,对俗的鄙视。四是宋人伦理型文化观念与消费型文化观念的互渗,导致了对雅的崇尚,对俗的贬黜。五是宋人理学的大力张扬,影响了词论的尚雅弃俗。六是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也推动了崇雅黜俗的进程。  相似文献   
22.
“格物致知”作为中国理学史、哲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从古至今的学者们对他的诠释甚多,特别是宋朝以来的学者,几乎是每个人都对它有一定的理解和诠释.本文选择了宋朝一些代表人物关于“格物致知”的理解,对其进行简要的综合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3.
宋人笔记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文学、史学等方面,对其中很多宝贵的、现已亡佚的易说和易学资料多轻描淡写或略而不谈;有关宋代易学史的著作多写李觏、欧阳修、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朱熹、杨简等人,极少涉及笔记中的易学资料,因此不能称其为完整的宋代易学史,至少不能反映宋代易学研究的盛况。笔者拟通过对宋人笔记保存亡佚易说的价值以及古籍整理、校勘版本的参考价值等方面的浅述,以引起学界对宋人笔记易学资料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4.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契丹辽史的研究亦不例外。由于契丹辽朝实行的文化禁制政策,流传下来的契丹本土文字资料极其有限。但宋人笔记小说中保留了大量契丹史料,大大拓宽了契丹辽史研究的资料范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5.
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一书记载,许元初任发运判官(负责水运工作的官吏)时,常常忧虑制造官船的用钉量多有虚报。有一天,许元来到造船厂,下令拖出一条新船当众烧毁,然后把钉子收集起来过秤,结果其用钉量只有申报量的1/10。许元严惩了有关人员。从这以后,这个真实的用钉量就作为了造船的用钉标准。  相似文献   
26.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宋人注宋诗是"以史证诗"方法运用的典型,这首先表现为采用了编年笺注体例,并附以诗人的年谱。其次,在释诗时,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史料,展现诗歌产生的社会背景,揭示触发诗歌创作的事因,并对使用"赋"体、"比兴"体、典故等不同表现方法的诗句,都能考其本事,准确地解释其含意。  相似文献   
27.
宋人的书斋化生活方式成就了宋人独特的文化人格:清韵绝俗的精神高标,阴柔静弱、内敛沉潜的风神格调和忧乐互济、悲智双修的生命智慧,宋人的文化人格体现在宋人生活中从形上之道至形下之器的方方面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宋朝的时代走向呈相互生发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29.
同年是科举时代新出现的一种人际关系。当唐宋之世,同年概指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而入仕的人们之间的同榜关系。在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的宋代,象征着友情的同年关系被视为是融友情、亲情于一体的重要的社会关系,同年如朋友、同年即兄弟的观念普遍存在。广大士人通过各种方式对同年关系加以追叙与认同,这种基于提高社会地位、增加仕进机会、扩大交游网络等目的的认同活动,对士流社会及国家政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晏建怀 《老年人》2013,(5):43-43
宋代重文,因而产生了许多与文相关的有趣现象。许多人想要做成某件事,常常用献诗来做敲门砖。特别是那些想谋个一官半职的人,往往通过献诗来表达政见,展示才学,进而获得仕途升迁的机会。宋仁宗时期的夏竦,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