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22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91.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鉴前人对情感隐喻的研究成果,以宋词为语料,从认知和文化两个侧面对“愁”的始源域做对比分析,表现了宋词中“愁”的隐喻的普遍性和系统性。研究表明隐喻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体现了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492.
享乐主义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主流思潮,它在唐宋词中也有集中体现。表现享乐的作品之大量涌现不仅与词体本身的文体特征有关,也与受众和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主题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比如它们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相对扩大了文学的表现空间,隐现出个体价值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等。但享乐主义倾向内在的种种弊端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93.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察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变为词集的传播史料,或能盘活词学研究的资源,扩大词学研究的视域。通过考察宋代词人苏庠、毛滂、吴礼之、赵鼎、黄大舆、李弥逊、潘良贵、冯时行、欧阳澈、曾惇等十家词集在南宋时期的版本传刻情形,即可管窥宋词在当时的书册传播状况。南宋人的词集,大多有诗文集外单行本和诗文合刻本二种。词与诗文合刻,表明南宋文人已将词视为可与诗并称传世的诗体。不再像北宋文人那样,词作不能入诗文集,只能作为另册集外别行。虽然南宋尚有少数文人坚持认为词不宜与诗并刊,诗集不收词作,但大多数人已改变了这种重诗轻词的观念。词作结集刊行,成为南宋词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94.
略论宋词中的侠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结交壮游、游冶享乐、建功立业三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对传统侠文化"自由"精神的继承,恣意享乐是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张扬生命意识的方式的新拓展。而第三个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升华了侠义伦理,形成了崭新面貌的侠义精神,也喻示着侠伦理精神的蜕变。  相似文献   
495.
楚辞和词是两种特殊诗体。前者产生于战国时期 ,后者兴起于中唐以后 ,并在唐宋时期兴盛繁荣。它们的产生虽相隔千年 ,但两种诗体具有源自民间文学、专意抒情、富于伤感色彩、追求辞采等共同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496.
宋词与六朝     
宋词与六朝体现了历史重合点在词的文学审美上的衍化。宋词所赞美的六朝人物多有北伐经历,对一些清谈误国人物则予以痛责,包含着历史教训的总结,对六朝遗存,表现出伤感的情绪。  相似文献   
497.
翦伯象 《中州学刊》2005,(2):171-176
汴京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意义.汴京培育了一批"能词能吏"的词学主体,其人文经济是北宋词的生存根基,其书斋美学造就了北宋词向雅避俗的发展格局,其地域文化孕育了北宋词的特种生命基因;汴京意识是当时词人重要的情感向度;汴京是北宋词传播与消费网络的核心和枢纽,对词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98.
中国古代由于歌词是通过文字与诗混为一体被保存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对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和发展很少进行单独的研究。其实,中国最初的诗就是民歌、歌词,而最早的歌词则是被原始人神秘化运用的祷词和咒语。本文从中国原始歌词的产生到第一部歌词总集的诞生,对中国古代歌词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变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对后来中国古代歌词的多元发展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99.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都处于不断地外放与贬谪之中.作为政客的他无疑是失败且落魄的,但同时,任谁也不能忽视他在文坛上"浑视百代"的光华.身兼政客、文人双重身份的苏轼,其文学创作不能不说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在宦海沉浮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词常常流露一种"天涯倦客"式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500.
两宋檃括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檃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檃括词即把词以外的文学作品微加增损,虽改其词而不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檃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的改编上,后者则明显呈现出创作的成份.南宋中兴期产生了篇幅比原作长的櫽括词;南宋晚期櫽括词的创作最活跃,檃括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且出现了制作檃括词的专业词人.檃括词的创作带来了词的制作的典雅化,具有提高士大夫作词动机的效果,而檃括词之所以在后世被忽视,与乐曲失传后把周邦彦视为宋词艺术顶峰的主流词学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