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4篇
民族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25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隋韩舒之墓志》,2011年出土。本文首先过录墓志的内容,再进一步对墓主韩舒之的家世和生平进行考证。据墓志,韩舒之的祖、父都是周、隋时普通的中层官吏,其父还长期在边远、荒寒的廓州任职。但这反而磨练、砥砺了韩舒之从军的素质。韩舒之参与了平北齐、平尉迟迥等重大战役,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升任大都督。在不断的征战中,韩舒之为自己争取了更广阔的上升空间。这也足见出战乱年代一个士人的际遇。一定程度上,士庶天隔并非僵化。这不妨视为那一时代一位普通士人上升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2.
《唐冯廓墓志》新近发现于甘肃靖远,其内容记述了志主冯廓的家世谱系、仕宦经历,对地方折冲府问题、隋唐官制等的研究均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依据原志石拓本,纠正了前人录文中的校勘桀误,并对志文所涉及的典故、职官、地理沿革等内容作了注解;另就其他如志主京兆郡望、隋唐检校官制、唐会州折冲府增补、志主以"品子"入仕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考订。  相似文献   
53.
马振颖  黄瑞娜 《西域研究》2023,(4):80-86+168
敦煌新出土的隋大业八年(612)《鄯善郡司马张毅墓志》,是敦煌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隋代墓志之一。该墓志为考古发掘出土,墓志内容涉及北朝至隋时期敦煌张氏家族、西域历史、府兵制等诸多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志主有可能为隋大业五年平吐谷浑后所置鄯善郡的第一任司马,志文记载可补史籍之阙。  相似文献   
54.
由于高门士族的衰弱,东晋孝武帝时期一度皇权强化。为巩固皇族的执政地位,孝武帝与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不断起用宗室人物、士族社会中门第较低的儒学寒士,甚至大力拔擢门寒地微的寒人。以上几类政治群体,对皇权具有一定依赖性,而对高门势族则有抵触,特别是社会基础薄弱的寒人,他们甘于充当皇权与皇族的政治附庸与工具,肆意攻击士族,加剧了皇族的乱政。新的政治势力与群体的出现及其相关政治举措,预示着晋宋之际社会变革的某些趋向,成为南朝政治的先声。  相似文献   
55.
建国后,南京地区陆续出土了6方东晋南朝陈郡谢氏墓志。此6方谢氏墓志所载地名十分丰富,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不断积累的过程,且多与谢氏仕宦、婚姻、里籍相关。谢氏仕宦、爵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其家族江左发展的地域轨迹;谢氏姻亲地望的变迁,则反映了其地位攀升的发展历程。墓志地名所反映的诸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东晋南朝谢氏一族的兴衰历程。出土的6方谢氏墓志,也指示了谢氏家族的3处葬地:建康县石子岗、江宁县(或秣陵县)牛头山、溧阳县葬地的变迁,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观念:魂归故土与安处异乡。  相似文献   
56.
高远望是高句丽建安州都督的后裔,也是活动于玄宗时期辽西走廊的高句丽遗民。《高远望墓志》记载了他的一生,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唐朝东北边疆治理的重要信息。将《高远望墓志》与相关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结合,对高远望的家族世系、家族仕宦情况,高远望在边地的军政活动、死后归葬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玄宗时期高句丽遗民的生活状况,进而展现玄宗时期唐朝东北边疆的局势与军事制度。  相似文献   
57.
刘军 《阅江学刊》2015,(1):73-80
1920年洛阳邙山出土的北魏元珍墓志乃魏碑精品,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和史料价值。元珍生活在北魏平城与洛阳时代的交汇点,正值中古北方制度承转、文化凝聚、民族融合的高潮期,其人生际遇折射出拓跋族宗室政策的嬗变及北魏政权的发展轨迹。元珍在孝文朝毫无优势,真正飞黄腾达是在宣武朝,突出表现在禁卫和侍从领域。孝文帝推进宗室家族化改革后,近属势力急剧膨胀。宣武帝即位,皇权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刻意挑动宗室疏族制衡近属,元珍的扶摇直上正是宣武帝有计划、有预谋、系统地清洗禁省,排抑近属的结果。当局势尘埃落定,国家回归正轨后,宗室疏族侥幸取得的优势顷刻化为乌有。元珍及其子元孟辉的生平履历说明贵族化与家族化是影响宗室前程命运的二维主线,基于官爵权势的家格门第是支配因素,但皇族内部服纪位差更具制约效能。元珍的境遇预示着宗室族群的分化瓦解与广大宗室疏族的宿命,此乃该墓志的史料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58.
以往词学界虽然认定赵长卿是宗室词人,却未详其世系。根据明代王玺、程三省万历14年(1586)刊本《南丰县志》和清代卢嵩、朱若炬乾隆30年(1765)刊本《南丰县志》考证:赵长卿名师拱,秦王赵德芳一系,太祖八世孙。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杨绾其人,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杨绾墓志》等墓志志文和考释相关文献,对杨绾的为官经历、品行与修养、葬地少陵原、唐代科举存废之争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杨绾墓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位中唐贤相的家族世系、生平宦迹、婚姻、卒葬以及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情况;杨绾、贾至等提出贡举之弊,主张置孝廉科、力田科等,引发时人在思想观念上趋向以致用之学取士,中唐制科出现向儒学化靠拢的变化;杨绾清廉俭朴、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在朝臣中起到了榜样和导向的作用;墓志中有部分内容与新、旧《唐书》等相关史料记载一致,还有包括杨绾的出生时间为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等许多内容能够补传统文献记载之缺, 杨绾兴廉察孝的主张也为解决这一时期中唐科举存废之争问题提供了线索,这些墓志志文多处可与文献互证,对于中唐史事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60.
呼啸  呼林贵 《唐都学刊》2011,27(5):16-19
对新征集的一方唐代武功苏谔墓志的考释,发现其志内容翔实可靠,出处可与文献互证,不少地方或更史之误,或补史之缺,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能揭示出志主苏谔的身份及其与武功苏氏的关系,并借此补全唐代武功苏绰一支的谱系,为进一步研究唐史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