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波 《秘书之友》2014,(8):29-31
正制发公文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如果高校负责公文处理的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校情,不掌握公文办理的相关知识,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笔者将公文处理中容易犯的几种错误归纳为"七个不符合",以期引起同侪重视,并在公文处理中尽量避免出现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22.
造活字印书法属于整个世界 ,属于整个人类。造活字印书法的发明 ,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造活字印书法》带来无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解放了生产力 ,繁荣了图书市肆 ,降低了图书成本 ,特别是在保存古代文化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叶德辉对藏书印颇为重视,其藏书印可分为名号藏书印、里爵藏书印、鉴赏藏书印等,凡二十余枚。分析研究叶德辉所用藏书印及其用印思想,既有益于辨识其藏书,考证其藏书的源流去向,又能深入认识其性格、志趣与爱好,更有助于窥见其藏书思想与体系。  相似文献   
24.
文章认为滥用官名以敬称他人 ,这是宋元以来市井闾巷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风习。这种风习根源于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思想 ,滋生于唐末、五代以来官爵泛滥的政治现实 ,并随着宋代以降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勃兴以及市民鬻技得官或捐钱买官情况的出现而蔚然成风。官名滥称 ,形象地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追求发迹变泰的梦想及其平视达官贵人的魄力和勇气  相似文献   
25.
中俄印三边合作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最大特征是相互间矛盾冲突与利益一致并存 ,竞争与合作同在。从影响中俄印三边关系的内外因素来看 ,不论是现实或是可预见的将来 ,三国都不大可能结成针对美国的战略三角 ,但三国建成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协调与协作的三边合作关系则既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中国应选择积极参与中俄印三边合作  相似文献   
26.
27.
元、白在传播效应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有意识利用石刻拓印、木板雕印等各种复制手段,提升传播效应.从九世纪中叶到十世纪末,书籍处于抄印并行阶段,印本生产以官方与寺院为主体,多为实用类或宗教类宣传品,文人别集以抄写为主,全集流传不广,文集的形态也不稳定.白居易在世时,流行于世的多为元和时形成的小集与元白唱和集,五十岁后的作品多不为人知.书籍生产商品化推进了印刷技术普及化,也带来了全集流行的时代,《白氏文集》初刊于宋初,是对多种抄本编辑的结果,固化了白集形态,与抄卷原始形态多有不同.印本降低了文集制作的成本,推动了私人全集的流行,改变了作者的创作观念与阅读者的批评理念.  相似文献   
28.
秦印制度对战国至秦统一的历史进程多有反映,由封泥所见县印切入,可揭示相关面貌,并增进对秦汉、汉唐政治制度演变的认知。秦印称谓经历由“玺”而“印”的变化,时间非以秦统一为界,而在统一前夕。天子印称“玺”、吏民印称“印”,与秦统一“正用字”“正用语”的旨趣尚不尽同,后者属“非制度”行为,故曰“群臣莫敢用”。“通官印”指可通于上的“通官”群体用印,对称概念是“小官印”。“官”指官吏而非机构,“小官印”不是“小”的“官印”,而是“小官”的“印”。秦代“小官印”“少官印”是指少吏所持官印。与后世唐代不同,秦官印主要是吏员印。机构主官用印使用职官省称,凸显机构名称,反映秦主官用印时吏员印、官署印属性合一。秦县、乡印存在不同写法,如“绵者”与“绵诸”、“灋丘”与“废丘”、“卿”与“鄉”,是秦“同书文字”的体现,时代分属统一前后。用字之外,界栏也是判断用印时代的重要参考。秦及汉初“道”官不置乡,或设“部”管理,部印之“部”与马王堆地图所见之“部”的性质相近。  相似文献   
29.
2010年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的访问除了中印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传统首脑外交和经济外交之外,对印公共外交成果同样显著。随着中印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对印公共外交有利于提升中印互信水平,加深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鉴于目前中国尚无成熟的对印度公共外交体系,因此不断提升中国对印度公共外交水平,使其作为首脑外交、经济外交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推动中印两国及人民间友谊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刘蔓 《科学咨询》2023,(4):118-120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和推进以来,就受到美日印澳的关注、敌视和经济冷战思维外交的战略围堵与遏制。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文献较多且内容丰富,并且对“一带一路”倡议遭遇美日印澳经济冷战思维挑战的研究已有所涉及,但并未出现关于经济冷战思维系统化的专题研究,存在对经济冷战思维概念模糊、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等问题。由于经济冷战思维属于冷战遗留问题的范畴,因此,本文采用冷战遗留视角,厘清经济冷战思维的概念,以便拓展“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一新视角下,本文将相关国家经济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经纬、现实脉络及未来趋势置入当代世界体系衍化与国际格局变迁对立矛盾场域中,设置不同标准对美日印澳经济冷战思维进行分类,透视这些经济冷战思维外交的不同类别及其组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挑战动因和路径及其特点,从而开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冷战思维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