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篇 |
民族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7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120篇 |
社会学 | 7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年~2009年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状况,从案情总量、发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别及其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产品类别等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我国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增速不均衡,企业反倾销应诉意识淡薄等所导致的应诉不力,特别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外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等是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反倾销指控的主要诱因。对此,应多元化的调整出口贸易战略,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合理利用WTO规则,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 相似文献
32.
李会彬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2):52-58
突破理论思辨的研究范式,将犯罪论体系的研究置于刑事诉讼实务中考察就会发现,由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各诉讼阶段特点和任务的不同,具体的定罪思路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而无论是阶层式犯罪论体系还是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均只设定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定罪思路,因此,难以完全与刑事诉讼中各个阶段的具体定罪思路相契合。相较而言,基于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平面整合式的特点,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与刑事诉讼中的定罪思路契合度更高。因此,从诉讼实务角度来看,四要件犯罪论体系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33.
屈铁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1-22
定罪的依据也可理解为负刑事责任的依据。从法律上讲,它是指定罪的法律规格和标准。定罪的依据是什么?目前,在法学理论界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笔者只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在定罪依据见解中,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犯罪构成是定罪的唯一依据:第二种观点认为,犯罪的构成和社会危害性共同构成定罪的依据:第三种观点认为,罪过是定罪的依据。纵观上述三种观点,笔者认为都有欠妥之处。第一种观点认为犯罪构成是定罪的唯一依据这就把犯罪构成绝对化了,这就排斥了定罪依据有时也考虑影响犯罪构 相似文献
34.
证人证言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证据,对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和正确定罪量刑关系重大。然而,目前我国证人证言制度在实施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率低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刑事案件的审理中,证人出庭率普遍不足10%。虽然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法庭审判中吸收了对抗制的因素,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法院庭前审查由实体审改为程序审,允 相似文献
35.
对我国公诉证明标准的重构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公诉的较高标准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我国提起公诉和有罪判决的标准层次性不够。应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证明标准,对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作细化分析,提出兼顾社会利益和被追诉者人权保障,证明标准的理论先进性与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在不同的诉讼阶段,针对不同的证明对象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36.
雷连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5-68
以定罪与量刑作为逻辑划分的双三角诉讼结构,在保留控、辩、审三方基本诉讼架构的同时,突显了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分离,实现了量刑程序的诉讼化,提升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从诉讼对抗性、被害影响陈述、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等各方面来看,双三角结构下被害人量刑参与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2009年的央视大火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失。对于定性,央视大火案涉嫌失火罪、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非法运输爆炸物罪、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和渎职类犯罪,但认定为危险物品肇事罪是合适的。对于量刑,根据不同被告人的不同行为,可以分别认定为自首、立功和缓刑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38.
随着我国法律对人权日益重视,笔者决定尽自己所能探讨一下非法拘禁罪,以求弥补我国刑法学对非法拘禁罪部分情形研究不足之现状。我国《刑法》(1997年)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四款还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规定处罚。” 相似文献
39.
定罪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洁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6-21
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各有其特征。一般而言,它们性质不同,作用各异;但有些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功能具有交叉性和双重身分性。在同一案件中,两次适用双重身分情节,并非是对一个事实的双重评价。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在影响刑罚裁量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功能互补性:法定情节决定量刑的基本方向,酌定情节起补充和具体化作用,能决定具体刑度。对于多功能情节以及在多种量刑情节并存时,应当根据适当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40.
叶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100-105
我国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设立的未定罪没收制度与美、英、加等国的民事没收制度性质、功能相同。美、英、加等国认为民事没收程序属于民事程序,故适用民事诉讼中通行的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没收程序虽属于刑事诉讼程序,但具有民事诉讼的属性,故我国未定罪没收程序也应当适用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该证明标准既与没收程序的属性相符,又做到了对公民对物权的合理保障,还有利于打击贪污贿赂及恐怖犯罪等立法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