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339篇
劳动科学   45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24篇
理论方法论   135篇
综合类   1314篇
社会学   292篇
统计学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已经正式颁布。《条例》以其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基础性把我们党保障党员权利的实践推向一个新的起点。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条例》,是全面深入彻落实《条例》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静轩先生新近完成的呕心力作《红楼梦与明清美学》是作者花费了十年的准备工夫,收集资料、扒罗剔抉、制作卡片、谋划构想、苦心经营而完成的大部头的重量级的选题具震撼性的著作,也是研究《红楼梦》与明清美学内容关系、渊源、文化影响的学术著作。它的出版必将给当前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特别是红学美学领域带来一线新机,一缕闪光。美学,这个概念和字眼,在曹雪芹时代未曾出现,而是近代作为舶来品国人才得以认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活就是美。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生活创造和表现了封建社会形态下形形色色的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儒家伦理精神“生产力代表性”的“实然”状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应然”要求,寻求到转型的“适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杜莹 《职业》2007,(3):52-53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内部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也逐渐发展起来,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博物馆图书出版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博物馆图书出版工作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博物馆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近期,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我校人文学院院长陆学艺教授以“关注民生之本促进社会和谐”为题,就十七大报告为广大师生进行了解读。这是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联合人民网共同举办的“百万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系列报告的第6场。  相似文献   
16.
刘元根 《中州学刊》2004,1(1):131-133
本文通过分析名的应用与理论研究的区别,认为邓析只是辨"名"的实践者,而孔子才是先秦名学的创始人,并揭示了"名"在孔子那里本质上是一个政治伦理范畴.由此提示在探寻思想发展史时,应把握应用和理论的维度,才能真正揭示理论学说创立的起点,得出合乎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灵感与高峰体验是紧密联系的,高峰体验可以把人带入一种澄明空灵的虚静状态。"虚静"与佛教的"参禅"相似,可澄清致远,从心底抒写。高峰体验不是哪一个人的专利,它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可发生。要善于抓住,否则一闪即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中国现代解诗学的一项实践,尝试解读三首台湾爱情诗。这三首诗皆为现代主义诗作,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有其特殊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篇作品的分析,提高读者鉴赏和解读难度较大的现代诗歌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帽子有防寒避暑、礼仪装饰的作用,其民俗构成有多种因素: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功能用途、民族差异、区域时节、质地款式和审美观念等。帽子民俗的演化主要受民族文化交流、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它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成败关键在于课程文本解读的效果。在解读者中作为课程利益的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文本解读过程中是否彰显,能够直接影响到课程文本解读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文本的重构,是在课程实施中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