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51篇
  免费   1438篇
  国内免费   554篇
管理学   16867篇
劳动科学   1085篇
民族学   1592篇
人才学   6673篇
人口学   448篇
丛书文集   16075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6266篇
综合类   50835篇
社会学   18039篇
统计学   1862篇
  2024年   589篇
  2023年   2388篇
  2022年   1363篇
  2021年   2615篇
  2020年   2855篇
  2019年   2286篇
  2018年   790篇
  2017年   2034篇
  2016年   3034篇
  2015年   4372篇
  2014年   8750篇
  2013年   7541篇
  2012年   7869篇
  2011年   10100篇
  2010年   8668篇
  2009年   10641篇
  2008年   9883篇
  2007年   6494篇
  2006年   4672篇
  2005年   4520篇
  2004年   3811篇
  2003年   3649篇
  2002年   3090篇
  2001年   2807篇
  2000年   1907篇
  1999年   1089篇
  1998年   606篇
  1997年   389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72.
73.
当前,对鄂豫皖苏区主要侧重于法制、军事以及政治(包括大别山精神)、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很少研究干部思政教育,也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本文以鄂豫皖苏区为出发点,主要侧重干部思政教育这一方面,对相关经验加以总结,以从严治党为研究背景,全面论述了干部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4.
谜语因其自身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悬念性等特性,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谜语及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在充分论述谜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谜语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小结等不同环节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改善高中的地理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5.
76.
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总是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下,既不能解释真实世界变化,也无力为乏力的世界经济开出药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却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不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践的成功已经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严谨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是系统化总结中国发展经验的内在理论诉求。基于此,本文在厘清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要突出国家主体性、阐释好中国道路、服务于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77.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并不等同于逻辑与历史的完全一致,而是内含逻辑与历史的辩证关系.这就必然涉及逻辑与历史何者优先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反对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观点,批判蒲鲁东主义逻辑先于历史的形而上学错误,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论证了历史优先于逻辑的观点.习近平“四史”重要论述确证了马克思的历史优先原则,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应坚持历史优先原则,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我们既要从“四史”中汲取知识材料和价值养分,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进而指导具体的意识形态实践,也要从“四史”的群体宣传、社会传播和代际传承着手,致力于解决理论性与感染力的矛盾问题,寻求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78.
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也需要从核 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 能灵活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9.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科学提炼概括出的新青海精神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是各族人民在新青海建设实践中迸发出的意志力量,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独特气质和崇高品质。本文深入阐释剖析了新青海精神产生的渊源和内涵,并提出了新时代大力弘扬践行新青海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