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37篇
  免费   1502篇
  国内免费   477篇
管理学   9895篇
劳动科学   483篇
民族学   1184篇
人才学   2274篇
人口学   612篇
丛书文集   16020篇
理论方法论   3805篇
综合类   34459篇
社会学   5663篇
统计学   2521篇
  2024年   448篇
  2023年   1609篇
  2022年   1572篇
  2021年   1940篇
  2020年   1554篇
  2019年   1898篇
  2018年   693篇
  2017年   1166篇
  2016年   1585篇
  2015年   2276篇
  2014年   5007篇
  2013年   4150篇
  2012年   4545篇
  2011年   5369篇
  2010年   5047篇
  2009年   5618篇
  2008年   5940篇
  2007年   4214篇
  2006年   3412篇
  2005年   3345篇
  2004年   3065篇
  2003年   2788篇
  2002年   2543篇
  2001年   2375篇
  2000年   1797篇
  1999年   866篇
  1998年   533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公孙龙子》的诞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包含了与当今相似的语义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区别了指认对象与指认结果不同,客观事物被指认后内化为精神意识范畴的内容,语义存在于人的内部世界。其次,认识到了人的感觉器官是外部世界内化为语义的重要途径,并有了初步的语言分类雏形。最后,围绕"物""实""位""名"四者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公孙龙语义学体系,对先秦时期语义研究乃至语义学整体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11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力量、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维护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的组织保障。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国情、党情、民情方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在客观、主观因素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与问题。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夯实组织队伍增强政治领导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思想引领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增强群众组织力;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通过持续正风肃纪增强社会号召力,使基层党组织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村改居”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衍生物,其治理有效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以L社区为例,分析留存于“村改居”社区的乡村结构的约束性与能动性,具体阐述社区行动主体如何从认知障碍到认知调适后逐渐适应社区,并利用乡村结构不断推动社区资源再造与规则重塑,以及再造的社区新结构反作用于行动主体的全过程。实现“村改居”社区乡村结构再生产的关键在于发挥行动主体的能动性,发动关键群众、提供活动平台以及利用情面规则重塑文明生活秩序与情感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117.
118.
马仪亮 《兰州学刊》2007,(11):48-51
文章将投入产出方法与解释结构建模相结合,取长补短,提出了基于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产业关联层次识别的分析方 法,并细致呈现了该方法的算法步骤、识别层次结果的基本特性以及其与以往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的比较优势.最后以经统一调整的 1997年及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国民经济产业关联的层次识别进行了方法的实证分析,经对识别结果的跨期对比分 析,证明该识别方法的解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9.
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是在科学技术逐渐占领人文领域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找回人文科学的真理,恢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实践智慧。在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视域下,文学阐释是文学作品意义呈现的过程,作品和对作品的阐释共同构成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文学阐释不仅仅是为了激活文本,更是一种改变自身的实践行动,其最终目的是对人的存在的反思。作为实践的文学阐释就是将对文本的理解应用于自身的特殊境况之中,其本质是对自我的理解,文学阐释的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视域的扩大意味着读者自身意义的开拓。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