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3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859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482篇
人才学   465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3659篇
理论方法论   680篇
综合类   8214篇
社会学   1102篇
统计学   8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768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1054篇
  2010年   1108篇
  2009年   1097篇
  2008年   1247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872篇
  2005年   831篇
  2004年   726篇
  2003年   620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图像对文字空间的挤占已经是事实.尤其是虚拟图像的发展,不仅是一项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给多媒体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审美特性.表现为:多维性;潜在性;多变性;仿真性.  相似文献   
73.
在以精神生产为主导性生产方式的消费文明中,由于趣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和人自身再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本体论问题,因此它不可能被冷漠地置之度外;生活中单个人的“吃萝卜”还是“吃白菜”是无可厚非的,但那个在深层决定着人们“如何吃”的语法结构本身无疑是需要辩论的;如果说在古典美学中审美趣味的本体内涵主要是一种由想象力带来的心灵解放作用,那么在后现代的精神再生产中,由于它特别地利用了“反对象化”与“反主体化”这种纯粹欲望与审美趣味表层结构上的相似性,彻底解构了审美趣味固有的带有解放性质的本体论内涵,并最终直接威胁到人自身精神再生产的现实可能性,因而对它的剖析与批判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李倩 《老年人》2004,(9):30-30
我的奶奶是当老师的,虽然退休多年,但她教书育人的热情丝毫未减。今年,她来到我家,把教育学生的那一套全搬到我的身上,对我的要求可严厉呢。一天,我做完作业后,坐下来练钢琴。我以为奶奶不懂,应付着弹了一会儿,就准备出去玩。没料到,奶奶叫住我,说我今天练琴的时间不够。我反驳  相似文献   
75.
传媒的娱乐和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的娱乐被认为是低档或无聊 ,其实娱乐在本质上是审美的游戏。正确看待传媒的娱乐属性 ,引导传媒去追求深层次的审美娱乐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6.
席勒艺术形式原理及其历史意义迄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全面阐释。"形式消除材料"实即"形象消除生活"。它暗含内容与形式统一基础上的形式优先原则。其历史意义主要在于审美现代性的开辟及艺术形式的张扬。  相似文献   
77.
78.
超文本文学不是一种文本之间的随机性链接 ,就人们的实际选择来说 ,不同的选择过程构成不同的线性逻辑。在超文本文学欣赏中 ,我们完全可以把机器当作一个有自身意志的主体来对待 ,并与之进行精神交流。超文本文学使读者进入一种选择的困惑中 ,这种强烈介入性的阅读与人生经验形成一种隐喻关系 ,可控性 /随机性、线性 /非线性 ,读者就在与文本的这种博弈中体验着各种不同的人生状态。网络文学交流既有即时互动的过程 ,也存在延时解读的过程 ,且后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9.
杨献珍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论述了文艺与哲学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审美创作方法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批评了把创作方法看成是单纯表现手法,把表现手法看成是纯粹技术问题的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审美创造中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自由”的美学观和文艺创作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要求正确把握审美创造主体的美学素养和创造技法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提高美学修养、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坚持审美创造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此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等等,从而形成了他比较系统的实践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0.
绘画构图是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构图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及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