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5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249篇
管理学   3355篇
劳动科学   1363篇
民族学   1191篇
人才学   670篇
人口学   122篇
丛书文集   858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708篇
综合类   17294篇
社会学   2179篇
统计学   483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94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637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552篇
  2016年   680篇
  2015年   1110篇
  2014年   2205篇
  2013年   1845篇
  2012年   2199篇
  2011年   2472篇
  2010年   2415篇
  2009年   2373篇
  2008年   3513篇
  2007年   2513篇
  2006年   2015篇
  2005年   1861篇
  2004年   1689篇
  2003年   1363篇
  2002年   1306篇
  2001年   1106篇
  2000年   833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审美心理图式是审美主体进行文学活动的心理根据,是其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戒。审美心理图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存在形态和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2.
本文试图将中西方审美情趣模式化,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考察两者的巨大差异,解说形成两种模式的深刻原因。作者认为两种审美情趣存在着许多互补性,但从中国艺术发展的背景上来思考,则尤其应注重采摄西方文化中强调冲突的阳刚之气,以滋补我们阴柔中和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63.
164.
本文从社会、馆员、读者、图书馆管理及馆读交往心理等因素对当前图书馆出现的馆读关系不良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这种不良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5.
本文通过外语学习的实践,并通过心理学方面的分析,论述了精读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精读,同时也论述了辽读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活读。并说明了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精读与泛读的不同侧重,进而论述了精读与泛读的互补关系。强调了无论精读还是泛读,选材都要注意趣味性。从而说明了精读与泛读并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6.
关于“现代性” 问题的讨论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而理应引起当代学界的重视。分析表明,这一概念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反思视野出现于当代人文学界,其复杂性集中表现于同启蒙现代性分庭抗礼的审美现代性中。因而通过对后者进行相对深入的辨析,我们有可能为审美理论的现代转型提供一个合适的思想语境。  相似文献   
167.
历代朝廷的雅颂审美情趣反映其礼乐追求,标志各时代政治文化特色。隋唐间音乐大融合,音乐吕律、音阶、声调等发生很大变化。雅颂乐声色追求浑融宏壮、追求清美闲雅,两者交替并立,对初唐昂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起孕育作用,也孕育了初唐诗文革新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68.
造就魏晋士人诗化人生最直接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哲学自然观的树立;怀疑论哲学思潮的流行和对人的 生命的高度自觉;人物品藻和对人的内在精神面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9.
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高校美育现状令人忧虑,忽视美育或美育推行不力是高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如何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是一个系统的繁杂工程。本文认为,应通过对美学知识类课程的设置、美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的美育教化功能的强化等方面来推行美育教育,并通过校园的艺术生活、自然美默化作用及其他美育形式来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70.
张淑芬 《学术交流》2005,(1):176-178
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解读他的作品,应注意对其文本意象符号的分析与透视,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意蕴和流动的画面意境,感悟诗化文本蕴涵的审美情感,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