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0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87篇
管理学   744篇
劳动科学   49篇
民族学   300篇
人才学   252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3577篇
理论方法论   622篇
综合类   7996篇
社会学   717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907篇
  2010年   928篇
  2009年   894篇
  2008年   1104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711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455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3 毫秒
41.
再审程序作为一种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的救济程序 ,其对错误裁判的纠正是以破坏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为代价的 ,这就决定了对再审程序的启动必须规定严格的限制条件。我国再审程序存在制度性缺陷 ,应从宏观上完善我国的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42.
文学翻译特别需要译者的审美意识 ,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的过程就是原文的审美再现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忠实地译出人物的语言特色 ,再现原文的生动形象。语言的常规优美固然重要 ,但正如残缺美也是美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非规范语言也是一种美 ,因为它有助于烘托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因此 ,在翻译中要忠实再现 ,否则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43.
石湾陶瓷艺术品类繁盛,在实用功能中蕴涵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再现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活的解读;在各类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中表达着石湾陶瓷艺术的价值判断和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我国近20年来的电视美学理论、电视剧研究和专题片研究进行评述,探寻了电视艺术理论对电视艺术特性的辩析以及随着电视艺术的介入,电视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和商业化趋向。  相似文献   
4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民族审美心理世代相继,绵延不断,其恒常性和稳定性十分突出明显。究其决定因素,乃是一个民族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而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是最终极的根源;并且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审美情感方式所使然。  相似文献   
46.
《儒商》两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儒商》做了论述,先是肯定作家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生活的热点同步的创作态度;次则指出其“戏剧性”叙事语态,是为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47.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在书籍设计中,要考虑到第一感觉的新鲜、强烈,第二感觉的准确体现书籍内容,以及第三感觉的耐人寻味。只有这样,设计出的书籍才有竞争力,书籍艺术中的求“雅”才不是空的、虚的。  相似文献   
49.
夏太生 《学术交流》2006,(8):160-162
孤愤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体意识。然而追根溯源,究竟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孤愤意识的作家,这个问题鲜有人论及。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系统表达孤愤意识的署名作家,是中国孤愤文学之祖。屈原的孤愤诗作的美学价值在于具有悲壮、崇高的悲剧美,桀骜不驯的个性张扬之美,香草美人的意境之美,眷念祖国的情感之美。屈原的孤愤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无数的作家多受其熏陶,孤愤意识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50.
<伊利亚特>中大量的史诗明喻是构成这部史诗雄伟壮丽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荷马史诗明喻的喻体都取自自然物象和与古希腊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和事务,显得原始古朴、苍劲雄奇,生活气息浓烈,极富人情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由于这些特点及其较强的叙事功能,史诗明喻遂成为一种优美的语用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后的史诗中能明显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