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55篇 |
免费 | 214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1篇 |
劳动科学 | 13篇 |
民族学 | 288篇 |
人才学 | 179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070篇 |
理论方法论 | 454篇 |
综合类 | 6491篇 |
社会学 | 511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73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168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98篇 |
2014年 | 491篇 |
2013年 | 491篇 |
2012年 | 621篇 |
2011年 | 670篇 |
2010年 | 731篇 |
2009年 | 715篇 |
2008年 | 872篇 |
2007年 | 754篇 |
2006年 | 698篇 |
2005年 | 625篇 |
2004年 | 620篇 |
2003年 | 506篇 |
2002年 | 467篇 |
2001年 | 389篇 |
2000年 | 307篇 |
1999年 | 183篇 |
1998年 | 121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古籍数字化是网络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古籍在古籍的标点、版本、笺注、古典文学研究及古典审美方面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和前景。人们希望计算机和古代文学两个学科的结合,能开出娇艳的花朵。但是,数字古籍的发展仍然是利弊并存的。 相似文献
54.
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让人应接不暇,高校学生在审美价值观上陷入迷茫。本文在充分认识利用博物馆资源对在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以陕西博物馆资源进行审美教育的实践为例,挖掘博物馆资源的审美教育内涵,把握博物馆审美教育互动引导方法,阐述了利用博物馆资源实施高校学生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推动高校学生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5.
陈全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
德国生命哲学家倭铿在《审美个体主义之体系》一文中详尽讨论了审美个体主义的诸多面相。倭铿认为,由于审美个体主义脱离了社会历史语境,它不仅不能真正解决现代人的矛盾与冲突,反而带来人生意义的虚无与荒谬。审美个体主义的主要特征和理论局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个人审美自由的追求,对虚幻彼岸世界的迷恋,对绝对快乐与轻松的向往,对纯粹主观性的崇拜。 相似文献
56.
行为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以其新锐而迅速受到关注,也对人们心中的艺术观念造成巨大冲击。今天的行为艺术以其另类的内容和极端的表达方式遭到了普遍的批评,但大多数批评是来自道德伦理方面的,由此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甚至以恶语置行为艺术于不赦之境。从艺术和审美本身来分析其本质和存在现状可以更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行为艺术,也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5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之一,青年大学生们无疑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接班人与生力军。当下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处于一个众声喧哗无梦的时代,大学生们的审美价值观取向有朝气蓬勃的一面,也有存在误区的一面。而健康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对作为接班人的青年一代完美人格的塑造,进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8.
白长青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6):175-176
中国古代的题画诗,既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审美情趣,也是一种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带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文学创作形式。《中国题画诗发展史》循沿中国古代题画诗发展的历史走向,系统而精要地叙述了中国题画诗艺术的生成与发展的脉络,总结其艺术创作成就,评价其历史审美价值;立足中国文化与艺术史的大视野,深入析解阐释题画诗的美学价值与审美存在,揭示由题画诗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的载体意义。 相似文献
59.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由青海民族大学李景隆、李朝、贾一心、卓玛等撰写的《青海审美文化》一书最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成果,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青海审美文化概述,从理论上阐 相似文献
60.
苏静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52-54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