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55篇 |
免费 | 214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1篇 |
劳动科学 | 13篇 |
民族学 | 288篇 |
人才学 | 179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070篇 |
理论方法论 | 454篇 |
综合类 | 6491篇 |
社会学 | 511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73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168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98篇 |
2014年 | 491篇 |
2013年 | 491篇 |
2012年 | 621篇 |
2011年 | 670篇 |
2010年 | 731篇 |
2009年 | 715篇 |
2008年 | 872篇 |
2007年 | 754篇 |
2006年 | 698篇 |
2005年 | 625篇 |
2004年 | 620篇 |
2003年 | 506篇 |
2002年 | 467篇 |
2001年 | 389篇 |
2000年 | 307篇 |
1999年 | 183篇 |
1998年 | 121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颜祥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1)
《词源》提出一系列逻辑范畴和美学概念 ,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 ,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因此 ,《词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 ,《词源》过分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 ,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92.
庄伟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22-24
摄影与文学的联姻对艺术意味着综合性的某种复兴,它为读者提供视觉与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摄影文学作为一种自在的边缘文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创作主体用情感的链条将抽象符号与具象符号加以熔铸和化合,或传达情思,或营造意境,或寓含象征,从而构成具有内质生命的新的完整形象,展现出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3.
周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5)
对于色彩如何生成为色彩美感,中国美学界,尤其是实践美学,多从劳动实践中去探寻答案。色彩美感实是长期的物种进化和人类进化的历史成果。如果承认光波是色彩的原本的物理性质,可以称之为"第一自然性质",那么,人眼所"看见"、所"经验"的色彩已经是"第二自然性质"。这是色彩美和色彩美感赖以产生的最起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4.
张坤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
文章的“可视性”是指文章所写内容如锦绣、绘画、器物雕饰一般具有视觉呈现的功能和效果.刘勰关于文章“可视性”的论述与他感观形式审美批评的理论风格密切相关,亦受当时的“形似”文风影响;从根本上讲,扬雄的心声心画论及中华美学“目观为美”的观念是刘勰文章“可视性”思想的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95.
葛春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11-113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瑰宝.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神奇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培养跨世纪开拓型人才事业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96.
舒开智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7.
王晓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这两个社会群体在网络文学的审美活动中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方式。如果说,数字移民在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审美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传统取向,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文学的网络延伸,一种载体的变化,仍然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仍然喜欢一种深阅读、经典阅读方式,仍然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担当;那么,数字原住民则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移民的审美流变,这就是: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从群体神圣到自我中心,从实用优先到娱乐至上。随着手机阅读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审美将向碎片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8.
朱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
通过分析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实践,指出王国维的文艺批评中不但包含"审美超越"品质,更包含"审美救赎"维度."审美超越"和"审美救赎"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审美超越"是进入"审美救赎"的必要条件,"审美救赎"是审美超越的必由之路.解读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审美"超越"和"救赎"品质,旨在为反思当前文艺学界"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9.
100.
当今社会 ,不少学科的发展与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新闻学也需要美学来完善自己。报纸编辑处于审美中介的特殊地位 ,在编辑稿件、图片、版面的过程中 ,应把握鲜活美、视觉美、和谐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