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6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289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296篇
人才学   15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728篇
理论方法论   720篇
综合类   8471篇
社会学   590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961篇
  2010年   1020篇
  2009年   944篇
  2008年   1151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930篇
  2005年   833篇
  2004年   801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604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王跃 《四川省情》2006,(10):43-44
如果你看见一个文人在大宴宾客千万不必吃惊,世上之事大凡如此,合理合情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法却合符世道和时尚,这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16.高雅艺术集体滑坡这些年高雅的艺术纷纷落马,先是朦胧诗和前卫歌舞中枪倒下,然后印象派绘画曲高和寡无人问津,再接着饮恨断气的是各种戏剧,特别是川剧,任随你打强心针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也救不了它们的命,演员改当茶博士,剧场改成了电子游戏厅或网吧,唱戏的一个个面如土色,倒是几个无比坚强的票友还在振兴戏剧,做回光返照式的挣扎。整个川剧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变脸还能使人兴奋一二,除此,谁还在乎…  相似文献   
182.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相似文献   
183.
废名的小说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从人生的苦难出发,以禅悦之心建构的审美乌托邦文本.他以一种反现代性的姿态,坚持某种非中心式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废名小说也是从死亡中生长出来的文学文本,他从佛陀处借来一面"镜子",把"实在心念化",把世界幻化为梦,以审美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悲剧性的超越,为荒谬、虚无的生命赋予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184.
本文通过对汉乐府民歌中有关作品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汉乐府民歌的“以悲为美”。  相似文献   
185.
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的三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鲍威尔理论进行了三次批判。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鲍威尔犹太人的观点;在《神圣家族》中集中批判了鲍威尔的理论核心——自我意识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鲍威尔的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这种批判过程既是马克思不断廓清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历史的深处、建构科学唯物史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6.
肖双荣 《船山学刊》2006,(2):126-128
对于苍古之美的钟爱,体现出中国园林审美浓重的忧郁和还乡情调,这种独特审美心理的形成乃基于比德这一审美传统。  相似文献   
187.
以康德的审美普遍性为代表,揭示了审美普遍性存在的理论基础,即审美无功利性、审美共通感和美的理 想。审美的阶级性、专家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审美普遍性所遭受的现代挑战,这些无疑是对审美普遍性的 补充和发展,而不是否定。同时,审美普遍性还对前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8.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形成注重以“仁”为本的儒家美学,力图建立情感、心理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品德高尚的理想人格;道家美学注重“道”,追求人与自然的诗意对话,达到物我合一的至高审美境界,成为儒家美学的有利补充,两者在相互冲突、同化中发展、创新,共同构成中国美学的主体,体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性。  相似文献   
189.
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史上审美观源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严密地论证了移情说的产生、发展和历程。  相似文献   
190.
法兰克福学派与接受美学是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派别,它们的相通之处是以否定为中心和基点,即通过艺术作品对接受者思想意识的否定来达到对现存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否定。不同之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美学是对接受者的大拒绝,散发出贵族主义的救世气息,对接受者尊重不够,而接受美学对否定则有所保留,一方面体现了在现存秩序面前的退守与妥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接受者趣味的相对认可与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