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3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288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276篇
人才学   15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720篇
理论方法论   715篇
综合类   8413篇
社会学   583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961篇
  2010年   1020篇
  2009年   944篇
  2008年   1150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925篇
  2005年   832篇
  2004年   801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604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1.
92.
关于“现代性” 问题的讨论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而理应引起当代学界的重视。分析表明,这一概念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反思视野出现于当代人文学界,其复杂性集中表现于同启蒙现代性分庭抗礼的审美现代性中。因而通过对后者进行相对深入的辨析,我们有可能为审美理论的现代转型提供一个合适的思想语境。  相似文献   
93.
历代朝廷的雅颂审美情趣反映其礼乐追求,标志各时代政治文化特色。隋唐间音乐大融合,音乐吕律、音阶、声调等发生很大变化。雅颂乐声色追求浑融宏壮、追求清美闲雅,两者交替并立,对初唐昂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起孕育作用,也孕育了初唐诗文革新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94.
造就魏晋士人诗化人生最直接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哲学自然观的树立;怀疑论哲学思潮的流行和对人的 生命的高度自觉;人物品藻和对人的内在精神面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5.
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高校美育现状令人忧虑,忽视美育或美育推行不力是高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如何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是一个系统的繁杂工程。本文认为,应通过对美学知识类课程的设置、美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的美育教化功能的强化等方面来推行美育教育,并通过校园的艺术生活、自然美默化作用及其他美育形式来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96.
张淑芬 《学术交流》2005,(1):176-178
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解读他的作品,应注意对其文本意象符号的分析与透视,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意蕴和流动的画面意境,感悟诗化文本蕴涵的审美情感,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7.
应用文语言的简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风格即是简约之美。应用文语言简约美体现在明晰美、准确美、简朴美、庄重美四个方面,而且相互交融共存于一个美的整体之中。  相似文献   
98.
每一种语言中都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而且语言的这种审美因素首先体现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标准语语音的审美因素涵盖多方面:有音节方面的,也有声调方面的,还有语流音变、词汇方面的。  相似文献   
99.
从文学事件及其社会历史影响的角度来看,对于"萧也牧创作倾向"和他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要害在于开了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文化问题政治化解决的先例.这一点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从精神文化史的角度看,"萧也牧创作倾向"的相关作品以及对它们批判和鸣冤叫屈等一系列历史现象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被忽略了的悲剧性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审美教育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目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功能的缺位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造成了教学中的“接受”危机。实现审美教育功能,首先必须明确地将审美教育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之上;文学史和作品选教材的编写编选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同时还有赖于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