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0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管理学   1448篇
劳动科学   149篇
民族学   478篇
人才学   439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4950篇
理论方法论   927篇
综合类   9702篇
社会学   1332篇
统计学   22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970篇
  2012年   1250篇
  2011年   1485篇
  2010年   1427篇
  2009年   1450篇
  2008年   1651篇
  2007年   1174篇
  2006年   1040篇
  2005年   923篇
  2004年   787篇
  2003年   710篇
  2002年   646篇
  2001年   588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审美积淀的各种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原始积淀、社会文化积淀,以及生活经验积淀的内在特点,从而对审美积淀的意义作出了新的理解,认为审美积淀是感性个体在自身的发展完善中建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美的创造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夏太生 《学术交流》2006,(8):160-162
孤愤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体意识。然而追根溯源,究竟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孤愤意识的作家,这个问题鲜有人论及。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系统表达孤愤意识的署名作家,是中国孤愤文学之祖。屈原的孤愤诗作的美学价值在于具有悲壮、崇高的悲剧美,桀骜不驯的个性张扬之美,香草美人的意境之美,眷念祖国的情感之美。屈原的孤愤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无数的作家多受其熏陶,孤愤意识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4.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5.
渴求知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想方设法地探求知识,而当理性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就借助于经验。经验是虚弱得多、档次低得多的手段,但真理是那么伟大,我们要追求它,就不该摈弃任何可以用于追求的手段。理性呈现出许多的形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谊如何选择,而经验的形式同样错综复杂。对事情进行比较得不出什么确定的结论,因为事情从来都没有什么相似可言。事物与事物之间更普遍存在的。是它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相似性并不像差异性那么常见。大自然也不例外,差异性是其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7.
杨敬东 《老年人》2003,(7):52-52
考察老年人成才的轨迹可以发现,老年人都是经过一定的积累,形成才能蓄势而后成才的。其中有的人在青年或中年期就已成才,进入老年期后又做出新的成绩,甚至达到了创造顶峰。事实表明,成才积累形成的蓄势可以使老年人发展的后劲充足,走向新的辉煌。成才蓄势,即人们在成才过程中由一定积累而形成的具有内在冲动力的成才态势。积累是造势的源泉,成才蓄势是成才积累的结果。立志成才的老年人要善于选择时机,乘势而上,任势而用,诚如《孙子兵法》所言:“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万仞之山者。”古今中外的老年人才有三种状态:由非人才经过成才蓄势而…  相似文献   
8.
杨献珍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论述了文艺与哲学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审美创作方法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批评了把创作方法看成是单纯表现手法,把表现手法看成是纯粹技术问题的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审美创造中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自由”的美学观和文艺创作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要求正确把握审美创造主体的美学素养和创造技法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提高美学修养、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坚持审美创造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此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等等,从而形成了他比较系统的实践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现代性” 问题的讨论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而理应引起当代学界的重视。分析表明,这一概念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反思视野出现于当代人文学界,其复杂性集中表现于同启蒙现代性分庭抗礼的审美现代性中。因而通过对后者进行相对深入的辨析,我们有可能为审美理论的现代转型提供一个合适的思想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