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2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是作曲家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创作出的一系列以蒙古族文化内涵为表现内容,以蒙古族风格的民歌、器乐曲旋律或自创的带有蒙古族风格的旋律作为作品主题并贯穿发展的交响乐作品。这些作品所表达的是作曲家眼中的蒙古族历史、英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等一切涉及蒙古族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表现的是蒙古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传达的是蒙古族的崇高审美理想,是蒙古民族的感情、特有文化和审美方式的升华。  相似文献   
42.
王敦贤的散文笔意洒脱,恣意汪洋,深得庄子遗风,有非常浓郁的地域色彩。其散文集《蝉歌》是一部抒写心灵的美妙之歌,作者通过对自然、对生活、对故乡的独特体验的透视,体现了深刻的哲理内涵、质朴的赤子情怀和逍遥的审美观照。文本充分展示了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呈现出一种个性十足的艺术化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43.
从湖南出土的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出发,分析湖湘青铜器的原初性与复功用性、造物观念和艺术的表现四种类型的造型程式化的表现艺术手法,并从美学的理念出发叙述了湖湘青铜器审美创造心态、审美意识的特性,以及在审美功能中的教化作用。推论出湖湘出土的青铜器的艺术审美观实现的是一种审美愉悦感的反映,获得的是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44.
李明  吕翠芳 《科学咨询》2010,(7):100-100
动画艺术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思想价值观的塑造、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审美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基于这种影响,动画艺术在内容题材、形象塑造等创作方面要予以反思和规制。  相似文献   
45.
刘小兵 《江淮论坛》2014,(2):99-103
庄子和尼采在通向"逍遥游世"与"醉艺狂欢"的自由之境时,庄子主张个体应依托"心斋"、"坐忘"的方式来荡涤一切违背本性的外在羁绊,达求返璞归真、与道为一、自在逍遥的自然澄明之境;尼采则追求个体要历经从骆驼、狮子、小孩的精神变形,持守本真性灵,最终成为具有强力意志的充满激情与创造活力的生命舞者。庄子的"至人"和尼采的"超人"虽说皆是理想人格模式,但庄子推崇在"清静无为"中彰显性灵,尼采却信奉在"狂放有为"中创造人生。  相似文献   
46.
素描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切美术门类的基础,在当代艺术教育由技能培养转变为素质培养的哪过程中,如何从记忆速写方面提高学生的素描造型水平,本文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7.
中国人的“日本论”“日本观”和“日本研究”,合起来可以统称为“日本学”。中国的日本学与作为研究对象的日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历史观的相左与审美观的相济”,这是理解中国日本学的关键。日本古代史最早由中国记载表述,而与后来日本人自己的历史观多有差异;近世以后,中日两国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也有不同的记述与判断,到了近现代,日本史领域更有针锋相对的史观冲突。从晚清的黄遵宪到现代的戴季陶、周作人,中国的日本学形成了历史观与审美观的双重视角,或者说“历史的”与“美学的”两个向度,即历史观上坚持中国立场,审美观上则能见出其东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底蕴,并予以积极的评价与认同。这种相左与相济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日本学”的内在张力,推动着日本学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48.
49.
沈从文是三十年代一位颇有影响的自由派作家。他的审美观以追求自然美和人性美为核心。这在他的以湘西家乡人事景物风俗习惯为题材的小说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对都市病态社会及人性的批判、否定。但置身于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他,再以都市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湘西时,他在这份惊心动魄的美的享受中,又分明感到一份沉重、痛苦与不安  相似文献   
50.
本文结合艾青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考察了他的独树一帜的诗学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着重从真、善、美三个层面讨论了这一诗学美学体系的内涵,进而分析了它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并指出了其时代限局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