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67篇 |
免费 | 270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0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310篇 |
人才学 | 187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3636篇 |
理论方法论 | 540篇 |
综合类 | 7226篇 |
社会学 | 548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74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291篇 |
2020年 | 268篇 |
2019年 | 202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66篇 |
2016年 | 240篇 |
2015年 | 353篇 |
2014年 | 588篇 |
2013年 | 573篇 |
2012年 | 739篇 |
2011年 | 758篇 |
2010年 | 818篇 |
2009年 | 798篇 |
2008年 | 967篇 |
2007年 | 834篇 |
2006年 | 759篇 |
2005年 | 689篇 |
2004年 | 674篇 |
2003年 | 563篇 |
2002年 | 500篇 |
2001年 | 410篇 |
2000年 | 320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现代派文学的感性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派文学的诞生与美学的现代转型是互为参照的 ;“aesthetics”经历了由感性学到美学再到感性学的“游历”过程 ;在美学回归感性学的时代 ,现代派文学与审美现代性在非理性的价值诉求上是一致的 ,即美学经过了理性主义的“审美”阶段之后 ,随着“城市感性”的发育 ,进入了非理性主义的“审丑”阶段。而现代派文学的感性核心是关于身体的现代感性学 相似文献
992.
王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7-61
为了回应后学的“理论终结说”与“戏剧衰退论”,伊瑟尔在文学人类学视阈下,重述虚构与想象在文本游戏中的相互作用,并且绘制其历史流变的美学图谱,进而搭建主体间性交往诗学的理论框架。伊瑟尔藉由转换问题的提问方式,达到如下双重目的:一是阐释早期接受美学所遗存之“何为戏剧”与“戏剧何为”的不解之间,二是呈现公共观演空间中身心一体的戏剧交往。 相似文献
993.
人工智能文学指的是人工智能作为代理主体,在独立或者半独立状态下模拟生成人类文学作品。虽然人工智能文学生成已经成为现实,但是它仍然面临三重挑战。首先,从文学语言来看,人工智能难以生成具有“审美逻辑”的语言。阿多诺等人认为,艺术的逻辑是具有辩证特性的逻辑。这种辩证性是人工智能程序难以实现的。其次,从艺术性来看,人工智能文学产品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但是却不具有艺术的核心要素,如情感、在场感和超越性,这些要素与生命、身体等联系紧密。最后,从社会批判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艺术进一步发展了机械复制艺术,是技术对艺术的高级整合。人们应该警惕机器对人的异化,应该重视艺术中的辩证要素,促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994.
俄罗斯政治发展需要民主政治文化的内在支撑,否则很难成功。因此,处于转型进程中的俄罗斯必须注重政治文化的民主转向。本文主要分析了认同型政治文化、独立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法理型政治文化的理性建构,阐释了政治文化的民主转向对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文艺为抗战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革命文艺发展目的,从反映工农兵群众的情感体验、坚持积极的健康的审美趣味、源于生活美又超越生活美的视角对文艺审美情感、文艺审美趣味和文艺审美理想进行了阐释,构建起毛泽东文艺审美思想的体系。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审美思想,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识并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人的情感一般具有两极性和情境性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具有增力和减力两种功能。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相联系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这三种高级社会情感的调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造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发挥情感的增力功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更充分的挖掘和开发, 相似文献
998.
中华民族传统的崇拜大、雄壮的审美意识在汉代君臣那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且推崇到极至.以"大"为美,作为汉代帝王与文士们共同的审美意识与审美互动,贯穿着汉大赋创作的内外表里和创作之始终,规范着汉大赋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