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6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566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395篇
人才学   23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706篇
理论方法论   593篇
综合类   8976篇
社会学   941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774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935篇
  2011年   1020篇
  2010年   1017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1234篇
  2007年   1011篇
  2006年   945篇
  2005年   853篇
  2004年   816篇
  2003年   682篇
  2002年   625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论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中二、四契机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由于其以逻辑统辖心理的理论形态,形成了“审美矛盾结构”。人们对如何理解这一矛盾结构,如何看待其中第二、第四契机历来聚讼纷纭。本文抓住审美矛盾结构的“合”的环节,从康德哲学、美学体系出发,在四契机理论的整体把握中辨析二、四契机之异同。  相似文献   
992.
以学研究会为骨干的作家群和以创造社为代表的作家群,人的价值取向亦即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真、善、美的内涵的界定、对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学理想的追求便形成了各自的偏颇方向。偏枯乃是五四小说家在审美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共通特点。  相似文献   
993.
论审美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从人类特有的批判与创造相统一的"本体性否定"活动出发,对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艺术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美的符号与自然符号的区别,以及审美符号的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本文认为卡西尔没有清晰阐明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苏珊@朗格没有清晰阐明艺术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是造成美学符号学、文艺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常常被混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4.
大学生审美误区与"道法自然"的审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大学生的审美误区突出地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审美对象的流行性、审美判断的盲目性、审美趣味的媚俗性、审美时尚的盲目追随性等.本文立足这一现实,反观两千多年前先秦道家的"道法自然"观,试图挖掘"道法自然"审美观对于帮助大学生走出审美误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盛唐人的艺术创作虽然各有特色,风格不一,但是对天真的自然,真态真情的审美追求都是共同的,并由此形成了盛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风尚,创造了盛唐诗歌和艺术的辉煌.  相似文献   
996.
《水云》是沈从文著作中一个最为特殊的文本, 它从哲理性、美学性高度,借助心灵独白或自我对白的方式, 对自己的审美追求作了重要表达。在生命中“偶然”向如虹如星的接触中, 激起“情感”的燃烧, 用“抽象抒情、绪体操”将这种燃烧化成作品--《水云》的这种“偶然+ 情感”模式正是沈从文的“人学”模式和“创作模式”, 认识这一模式,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沈从文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97.
"五四”前后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深深地烙刻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印记,并对20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文学研究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站在21世纪的今天,对这一时期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进行一番回顾,无论是对于总结上个世纪文学研究的历史,还是为21世纪的文学研究提供资鉴,都应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998.
对数字化媒体的审美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审视文艺美学以及对艺术想象和美感的判断提供帮助.新媒体带给我们的新问题需要新的美学理论作注释,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有关于数字化时代审美特性的美学.  相似文献   
999.
苏洁  王可云 《决策》2007,(8):56-57
衣着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无言"介绍信".特别对于领导者来说,整洁得体的衣着,不仅能反映出个人的修养、气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组织的精神风貌、管理水平和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000.
美育是情感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看来:“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高尚的情感,要培养陶冶伟大高尚的情感,取代卑劣的情感,除了美育,别无他途。而且他把艺术作为对人们进行美育的基本手段,认为美育可以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的情感”。法国美学家卢梭说:“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