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金钟 《南都学坛》2003,23(2):76-79
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反映论对我国新文学尤其是左翼革命文学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胡风将之称为“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并同他们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为现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历史哲学把历史与"过去"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历史认识中的客观主义、主观主义和史学辩证法.马克思扬弃了这些看法,把历史当作以现在为核心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由此形成了他的历史辩证法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合同语言的歧异性之普遍存在决定了合同解释的普遍性。合同语言的公平、效率和安全等内在价值,则规定了合同解释必须遵循这种价值基础;而合同语言的内在秩序也只有在合同解释的客观主义中才能够得到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论文本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确定文本的意义,是文论史上的一个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持无意义观者认为,言不及义,语言是思想的糟粕,不能反映真理;客观主义文论认为,在文本中,存在着或隐藏着一些固定的意义,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当代阐释学认为,文本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文本和理解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意义就存在于这种不断的对话关系中.人就是在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自我认识的.  相似文献   
15.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主要分为古典学派(旧派)和近代学派(新派)。古典学派最早系统阐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意志自由,刑事责任本质上是一种道义责任;在刑罚论方面,早期古典学派有学者主张目的刑论,但大多数古典学派学者主张报应刑论。近代学派对犯罪原因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基于社会责任论,近代学派反对报应刑论,主张目的刑论,认为刑罚目的在于防止再犯、防卫社会;近代学派在保安处分和刑事政策研究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就意志是否自由、个人本位还是社会本位、刑事责任本质为何、在犯罪认定上应当坚持客观主义还是主观主义、刑罚根据是什么等问题展开了长期论战。论战结果是两派在责任论、刑罚论等多方面走向融合。两派论战还促进了后期古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二战以后,西方刑法学者通过对法西斯刑法思想的清算和以往刑法思想的反思,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16.
苏永生 《青海社会科学》2003,(6):111-113,120
法律自从产生之日起 ,就与权威结下了不解之缘 ,法律是权威的象征。自从实证科学诞生以来 ,法律的权威性一度被其真理性削弱 ,乃至在当今崇尚“格物至知”的科学时代 ,人们普遍认为真理性是法律最主要的支撑点。然而 ,事实证明 ,真理性并非解决所有法律问题的灵丹妙药 ,我们不得不在探究法律的真理性的同时 ,将目光转向其权威性。在权威与真理之间 ,应当依重权威 ,但这并非否定真理对权威的生成意义 ,司法解释亦不例外。从性质上说 ,司法过程就是对法律的解释过程 ,司法解释的价值在于推动司法过程 ,最终实现司法公正。而司法解释价值之实现…  相似文献   
17.
江畅 《江汉论坛》2007,(10):49-54
哲学史上的本体论大多是客观主义本体论,这种本体论由于人类认识的进化特别是科学的进步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使本体论研究走出客观主义的困境,哲学家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形成共识:本体论不是要发现某种客观存在的本体,而是要思辨地推断和构想世界的本真状态;构建本体世界不是要否弃现实世界,回归本体世界,而是要为人们提供哲学信念,为批判现实提供武器;任何本体论原则都不是绝对真理,而只能是时代的产物,只会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8.
傅斯年是近代中国的一位重要史学家,他在治史上倡导客观主义史观——"史学即史料学",注重史料研究,为近代历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史料基础,在中国近代史学革命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客观主义史观带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倾向,对唯物史观的建立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西深度报道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报道 ,是一种深入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报道。中国的深度报道虽然受到西方深度报道的影响 ,但更多的是受自身深厚的文化背景制约 ,故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特色。本文拟对二者的不同风格与不同的源流作一番比较。   一、背景式写作与述评式写作 :两种不同的风格  深度报道的旨趣不在于报道 ,而在于解释。按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的说法 ,它旨趣就是“阐明和解释”。“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们还想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发生 ,它们意味着什么 ,结果又是什么。”[1 ] 正因为如此 ,人们又往往将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当代刑法理论中确立一种法治观念 ,刑法学必须以重视行为及其实害的客观主义为基准进行建构。但是 ,刑法客观主义的继续发展 ,究竟应该坚持法益侵害说还是规范违反说 ?刑法判断的步骤是应当采用实证方法论还是注重价值论层面的意义 ,都是特别需要研究的两个基本“向度”问题。在当前中国 ,强调规范违反说的重要性可能更有现实意义。要在刑法基本立场上坚持客观主义 ,就必须在犯罪论中将事实认定与价值评价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