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英国学者安东尼·杜夫教授的《犯罪未遂》一书,在英美刑法学界颇具影响,他本人亦被称为“英美世界最好的刑法哲学家”。杜夫从未遂犯的四个常见问题出发,深入阐述了英美刑法中主、客观主义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阐明其在犯罪未遂犯刑事责任哲学基础上的客观主义立场及其行为哲学。本文对其在犯罪未遂理论上所持的这一立场和基本观点作了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62.
科学知识社会学持认识论相对主义立场,其相对主义立场的显著特征是:相对主义是绝对主义的对立面,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中坚持唯物主义,在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区分中坚持客观主义,在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区分中坚持特殊主义,反对绝对的普遍主义,这种相对主义立场主要是通过经社会学修正的自然主义与社会实在论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3.
李洪岩 《文史哲》2006,(5):5-18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性和认识论上的某些理据,时常造成历史认知的变形。反文学的史学文本思想则缺乏历史认识论的澄明,甚至成为悖论,但客观主义的史学文本书写规则并未因此而失效。将古今之文本理论与史学实践结合起来,参照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予以观照,对史学观念颇多警示与警醒作用。后现代主义逼使客观主义深刻地反躬自省,然而,无论史学文本具有多么强烈的诗性结构,“历史真实”的概念却依然可以成立,史学文本所表现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都无从抹煞。将后现代主义中“异化的力量”“解构”掉,吸取其“合理内核”,历史学将变得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64.
就语言学的发展而言,当代语言学已进入认知语言学时代。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分析体验哲学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关系,得出认知语言学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突破,首先是源于其在哲学观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65.
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成因的解释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可夫和约翰逊(1999)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严厉批判了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客观主义。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在西方哲学界、认知科学界和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对语言成因以及其他若干相关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6.
晚年胡塞尔与后期海德格尔不约而同地都成了"危机哲学家",但他们对现代实证科学的本质和形而上学基础以及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在胡塞尔看来,随着"超越论的主观主义"对"物理学主义的客观主义"的胜利,现代实证科学将恢复它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意义,从而摆脱它面临的危机.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要想摆脱现代实证科学的危机,就必须彻底抛弃整个现代哲学把自然对象化、把世界图象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7.
语言的ICM和语言研究的ICM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多语言现象都具概率性、或然性和模糊性 ,因此不可能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学理论来分析研究。本文认为语言研究涉及的最为现实的模型 ,应该是人感知世界时产生的含有诸多因素的ICM(理想化认知模型 )方式。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 ,虽给人以对真实世界客观模拟的假象 ,但在解释模糊性质的语言结构或语言使用状态时 ,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以体验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带有人的因素的ICM ,则能更现实地揭示语言使用的真谛  相似文献   
68.
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的客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相对主义很容易和许多非相对主义的观点相混淆,如文化相对主义和参量普遍主义等。道德相对主义有两种:个人相对主义和主体间相对主义。后者认为,道德上的对错依赖于判定其对错的道德框架或道德共识,没有客观的标准可以决定不同的道德框架或道德共识之间的优劣。支持这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论证包括鉴赏判断类比论证和道德多样性论证。但是,这些论证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因为道德判断和鉴赏判断有着本质的区别;而道德客观主义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道德的多样性。此外,道德相对主义将道德仅仅建立在人们共识的基础上,将道德的要求也仅仅限制在达成共识的人们之间,这不仅导致主观主义,理论上和实践中也会导致许多难以接受的后果。如此说来,寻求客观的道德标准,是解决道德争论、避免道德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9.
美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对政治的积极参与常使他遭学界指责,认为他有将史学研究政治化、简单化的倾向.本文通过追溯其学术取向的形成过程及对其史学思想的解剖指出,施莱辛格深知参与政治实践可能影响学术研究立场,并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不断自觉地加以反思,形成了强调历史的学术功能,追求客观主义理想的史学观,对历史与政治的关系亦有独到见解.这使他较好地处理了治学与从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切实有效地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虚无主义的破产、客观主义的危害和研究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提出的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走向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效批判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