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78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68篇
理论方法论   226篇
综合类   1403篇
社会学   9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政教分离"被许多人视为美国宪法基本原则.由于种种原因,它在20世纪又一次成为公众激烈争论的焦点.如果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政教分离"的核心是价值中立,而这并不是美国立宪者的主要关注点.但是现代以来,它确实已日益上升为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形成不是一个统一的自由主义理念的展开,毋宁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既有来自世俗自由主义的,也有来自宗教本身的,甚至还有相当"反自由主义"的.故而,"政教分离"可以视为是政治哲学中常常有的复杂的"交叉共识"的一个典例.  相似文献   
112.
通过仔细梳理当前我国宪法实施的概念、内涵,认真考察宪法司法化、二元宪法实施路径、宪法实施的程序性实施和实体性实施路径等不同类型的实施路径,不难看出,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探索宪法实施的新的方式、路径及机制,以获得理想的宪法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3.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 [2 0 0 1 ]法释 2 5号批复 ,被认为是“冒名上学事件引发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文章就此对宪法司法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认为其应包含两个方面因素 ,即外在形式与内在意义。对于在我国可由普通法院实现宪法司法化的观点提出了法理上的三点质疑 :一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不能认为是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案 ;二是我国由普通法院实现宪法司法化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三是在技术操作上也存在难以克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政治宪法的性质和形式的考察,证明划定其范围和目的的传统方法过于狭窄:政治宪法所关涉之事乃是使政府成为可能并赋予其权力以及限制政府和约束政府。这一概念也被用于描述一组虽然核心但却尚不明确的政治自由——尽管它们经常被湮没并且经常被替换。针对一些学者所说的从政治宪法向法律宪法的迁移来对三种有争议的假设进行考察:第一种假设涉及的是广为流传的,但却是错误的,针对政治宪法的意识形态式理解;第二种假设涉及的是"法律性"抵御来自"政治性"的控制的能力;第三种假设涉及的是法律性在保护政治自由时的有效性。贯穿文章的一个鲜明尝试是用证据来阐明政治宪法在上述情况下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5.
论宪法上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功能是授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通过宪法,赋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政史亘古不变的主题。研究宪法中的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的本源及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本源上明确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国家权力必须受公民权利制约,而公民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6.
民初湖南省宪自治代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是近代联邦建国的最早试验,是民初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启蒙,也是超大型国家社会民主的最初尝试.它促进了公民意识的初步觉醒,推动了公民社会的萌生.尽管在实际运作中它并未取得理想的成就,但确是中国历史上宪政在一省范围内公民实际生活中的第一次真正运作,为湖南公民社会提供了一次实践宪政民主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17.
宪法与民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民主是宪法的前提,宪法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中国"八二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的、真正民主的宪法。历史表明,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法治领域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八二宪法"的正确指引和保驾护航。在该宪法颁行30周年之际,分析与论述"八二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紧密关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众法之母。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最能体现对民权的保护和对权力的制约。有学者把2003年描绘为“公民权利年”,孙志刚一案的出现是我国现有法律体制和“法治”状态对生命价值等公民权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的综合性的社会现象,虽表现为个案,但使我们反思现实中国法治的制度缺失,在法治社会中宪法如何保障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鉴此,我们刊发周叶中、韩大元等著名学者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研究论文,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9.
江振春 《学术界》2007,(4):281-285
美国宪法保持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宪法文本语言模糊性是重要因素之一,两者关系密切.美国宪法文本模糊语言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它在宪政中发挥重要功能,并通过特殊宪政机制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120.
占美柏 《江汉论坛》2004,3(2):123-126
迄今为止的宪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是相契合的。第一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现代宪法向当代宪法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不断流变的历史与现实情境,宪法在价值指向上由坚持个人自由向强调社会平等、制度民主发展,在职能定位上由政治统治、社会控制向社会协调延伸,在职能模式上由防御型、整合型向回应型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