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6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80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84篇
理论方法论   275篇
综合类   3858篇
社会学   21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孔子诗教是对周人诗教的哲学变革。孔子诗教以“礼义”为选取标准,以“兴观群怨”为思想结构,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孔子诗教推行对话式、兴发式教学方式,兴发式是师生共同对道德精神的召唤,对话式是师生平等主体与思想者之间的对话。孔子诗教确立了“思无邪”的价值准则,旨在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诗”与“礼”“乐”共同实现孔子儒学的道德理想。此即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2.
汉代《毛诗》主“讽谏说”,不主“诗教说”。它提倡的讽谏精神对唐代至北宋诗歌产生了极大影响。朱熹作《诗集传》,“诗教说”兴而《毛诗》废。它对元明清诗歌影响巨大。《毛诗》兴衰与古典诗歌盛衰合拍,成为贯穿诗歌史的一根线索。  相似文献   
63.
《二十四诗品》一般认为是晚唐司空图所撰,近年来其真伪问题引起学界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有关《诗品》文献的辨析、《诗品》的版本源流、司空图与《诗品》诗学思想的异同这三个方面,由《诗品》真伪的讨论还引起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如对古籍版本的重视,对《诗家一指》的研究等。本文综述了这场讨论中正反两方的意见,以见这场讨论的概况和意义。  相似文献   
64.
范震威 《北方论丛》2000,(1):97-102
由“诗可以怨”推及到“许可以爱”,反映了诗歌心路历程中内心情感的波谲云诡之变。诗由最早的民歌肇始到向个人创作的演进,记录了诗的艺术创造的历史。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诗,在20世纪多经磨难,直到最后的二十年,才进入它的勃发时代。在爱情诗 中记述的怨与爱的两种心灵体验的相互漫漫与纠缠,正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美的融合。 爱情诗是展现人性美与人情美中美与崇高的最佳文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5.
:明代以前的中国古代诗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功利色彩较重 ,如汉代诗学的经学化、宋代诗学的理性化等 ,而从文学本身发展规律方面来研讨“诗何以为诗”尚嫌不足。明代诗学家们在继承前代诗学成果的基础上 ,从诗调、诗格、诗神、诗道等方面对“诗何以为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完成了对诗之诗性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66.
诗的建构要求诗必须有意义,诗应该是对生命存在的真理性揭示,这是诗的艺术特质。本文即对李白咏月诗的语言、寓意、幻想等进行剖析,并论述了李白咏月诗在不同时期的哲理表现。  相似文献   
67.
汉魏之间的文学史和思想史构成一种互动,其结果是古典抒情诗在知识系统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以拟代诗为核心探究魏晋文体论和文人论的内涵,指出一般所谓的"人的自觉"是文人集团自我意识形成的标志,不应该局限在近代人文主义观念下理解,而"文的自觉"是特殊的文人生存空间的符号化结果,拟代则体现出文人对自己已经历史性置身其中的空间地适应;在赠答诗的分析中进一步涉及魏晋文学空间拓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关于汉乐府古辞《枯鱼过河泣》之诗旨,今人多附会汉代动乱的社会现实,认为它是一首受阶级迫害者的诗,而闻一多、王孝廉等先生却以之为失恋者的悲歌.本文在闻、王之说的启示下,通过对"枯鱼"和"鲂(鮑)"两个比喻客体作为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普遍文化现象--两性隐语的索解,推断出此诗当为一首弃妇诗.  相似文献   
69.
张小丽 《江淮论坛》2007,(1):133-136
昭君出寒是历代诗人乐于吟咏的题材,两宋共有近八十位作家创作了吟咏昭君的诗作一百三十余首。这些诗作寄托了宋代土人各自的人生感慨,从中可解读出他们精忠报国的热忱、怀才不遇的悲愤、对现实政治的控诉及人生无常的叹惋等各种不同的心态。  相似文献   
70.
本文考察海德格尔阐析荷尔德林时的"返乡"和"开端".呈现两个概念在海德格尔文本中的交织,"返乡"的空间性与开端的时间性具有的同构能够帮助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理解"诗"与"思"间的亲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