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9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2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05篇 |
人才学 | 28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611篇 |
理论方法论 | 131篇 |
综合类 | 1227篇 |
社会学 | 142篇 |
统计学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91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朝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4):47-56
晁氏是宋代著名的文学世家。到北宋晚期,晁氏作家的创作整体上达到顶峰,并呈现出不少共同特征:流露出明显的衰门意识和怀祖情结,家族荣誉和清正家风得到弘扬,浓厚的宗族亲情和批判现实的创作精神得到充分展现。在北宋党争和徽宗朝黑暗统治的打击下,晁氏深厚的家族传统和家族文化成了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和激发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文学打上了鲜明的家族烙印,展示出宋代家族文学的特有魅力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2.
宋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法国作家博思高的小说《马里克瓦家族》,曾引起文坛极大关注。笔者通过深层分析,认为古代文化中的“太阳英雄”神话在该作品中重现光芒,“太阳英雄”的人生旅程和性格特征和《马里克瓦家族》中的人物极为相似,而且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高于古代文化中的“太阳英雄”,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崭新的“太阳英雄”。这种分析可以使读者了解古人的心理模式并从中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迪和教育。 相似文献
63.
刘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进入90年代以来,尽管出现过种种文学新潮,但文学的主流始终是现实主义。张炜的小说使人在本体意义上得到更深刻的独立性理解,将人与人之间社会观、价值观的冲突转化至人性的深度,表现为灵魂内部的撕扭和煎熬,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理历程。融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为一体,以表现中的再现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现实主义,是张炜独到的现实主义探索与创新,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明显的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64.
论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05-110
宋代文化发达,而西南小州眉山又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称之为"眉山现象".这与唐五代及宋"靖康之难"后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据研究,眉山是当时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大量的北方"衣冠之族"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它与巴蜀本土文化相融合,由家族文化发展为文化家族,通过教育与科举,部分人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所谓"眉山现象",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65.
66.
周国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48-52
文章考察了修辞手法对话语语义的作用,指出了在修辞手法作用下出现的语义过滤、语义相似、语义并联等现象,分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机理。这样把修辞和语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现代汉语修辞学发展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7.
“科举家族”定义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4(2):29-31
就张杰先生对"科举家族"的定义提出异议,认为定义中的"聚族而居"应改换成"族员间有较强的血缘认同感"为宜,即异地进士若能认族归宗,即使两人世居不同的省府县,亦视他们为同一家族族员,突破必须世代聚居一地方可视为同一家庭的定义局限。 相似文献
68.
张干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1):29-31
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家族本位的形成原因.文章指出长期形成的家族本位的存在形式虽已基本瓦解,但家庭本位的思想仍或多或少地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在人们头脑中仍有相当遗留,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69.
金卫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6):1-5
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典型的仕宦诗礼之家,其族人仕途显赫,珍视忠孝节义,在哲学、自然科学、文学等领域成就斐然。明清鼎革之际,方氏族人对清政权多持抵抗及不合作的态度。方氏父子在遣戍途中和遣戍地勤于著述,不仅记录了其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而且留下了当时东北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民俗等方面的宝贵记录。他们还与吴兆骞等流人交往唱和,对边疆文化的提升和内地人民了解边疆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解读其诗文,分析其心态,指出其对东北边疆文化的贡献,及对清代“大一统”的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70.
家族的地理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194-198
依据制度经济学的思路和经验材料,作者将地理因素视为制度和组织发生的一个变量,具体探讨了中国社会中家族发生以及影响司法的理论逻辑和诸多制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通常的家族与文化或经济发展水平素相关的命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