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72篇
理论方法论   126篇
综合类   1043篇
社会学   305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国情怀自古有之,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美好情感,做好国情怀培育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在当前互联网建构的信息化社会生态下,国情怀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必须紧跟新时代的新特点,从媒介选择、内容建设、素质提升三个维度来推动新媒体视域下的国情怀培育工作,从而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2.
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足当下国人分享的价值共识,对于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表明了看法。这些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如何看待人类、如何看待自然等,《民法典》在回答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其立法思想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74.
乡村庭秩序是与“”有关的元素之间相对稳定的结合关系和较为持久的互动模式。在传统农耕社会,乡村庭组织和秩序模式持续稳定,形成了以“五伦”为核心的伦理结构,而以血缘为本位,以国为伦理主体,宣扬差别与和谐共存的伦理逻辑是乡村庭制度展开的依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国治政、市场运作与村民选择的多极力量影响下,乡村庭伦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混合模式。随着传统户制度的改变,当前乡村庭结构呈现血缘依赖与工具理性并存的趋向,而衔接国关系的“共同体”不断分解,个体化行动在建立国连续统中的作用突显。伴随着新型秩序的生产,乡村庭仍面临不确定的未来。  相似文献   
75.
古先生是个发明,卜先生是个童话。他们是邻居。古先生每天都要捣鼓机器,卜先生每天都要写东西。古先生传来的声音实在太吵了,而卜先生写东西的时候是需要绝对安静的,他受不了了。搁下笔,卜先生敲开了古先生的门:“哎,我说邻居,你就不能安静点儿吗?影响我工作啦!”  相似文献   
76.
文学作品数量众多。文学内容主要借助语言载体来传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内在情感也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读者同样通过语言了解文学内容、把握文学内涵。由此可知,文学和语言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首先对作者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德伯的苔丝》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模糊语言学,最后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分析《德伯的苔丝》。  相似文献   
77.
全面抗战时期,因为日、伪军与国民党政府的掠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危机。特别是1941年之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劳动力、牲畜与农具都出现短缺,在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当地农民的生产与革命积极性也遭遇挫败。为激活生产,破解困局,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推行“按计划”,在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思想动员的前提下,通过组织规划和典型示范等举措,将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劳动合作,在互助中提高大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不仅使农业产量得到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激发了生产热情,支援了抗日战争,并在这个过程中锤炼了根据地军民应对困难、坚持斗争的勇气和意志,从而成为延安精神的另一个样本。其劳动互助的相关经验,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8.
79.
80.
"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隐"的范式。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浪潮中,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显国隐"书写模式。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国题材电影生发出新形式,并不断更新其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段,激发出当代电影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