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4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94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王夫之提出了两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即思辨的顺观和经验的逆观。顺观以理为起点,然后有气与质,这是思辨的思路;逆观以经验为起点,通过志意通达天理,即由质、气而达性,这是经验的路径。按照这双重思维模式,传统的体用论便转换为相为体用。按照逆观模型,气质生生是本源,性自然随之而产生,这即性日生日成说。顺观和逆观是我们理解王夫之哲学的两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2.
叶旦捷 《江淮论坛》2005,(1):144-148
蒲松龄是传统文人,又是封建社会末期具有平民性、商业文化心态的文人.<聊斋志异>既代表了明清文学极度弱化男性阳刚色彩的趋势,又体现了这个时期文学打破我国文学弱化男性阳刚气质和将阳刚性人物排斥于形象美的范畴之外的创作传统、重塑理想男性人格的最高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43.
王海成 《唐都学刊》2013,29(5):34-37
在张载著作中,“虚”、“虚空”、“太虚”在意义上有所区别,指的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随意替换。“太虚”是与“气”、“天”等同一个层次的存在者,而“虚”主要指气、天、人心等存在者的特定状态。  相似文献   
44.
张载作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他在由气本论向伦理学转变的不自觉过程中,对宋明理学人性伦理的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晏殊文化、审美心态由富贵气象和清婉心态所构成。他所写的富贵 ,是以富贵者的心域所观照而得 ,遂独得气象。另一方面他又力求在富贵生活中寻找淡雅平和的情趣 ,使心灵得到抚慰 ,保持着闲雅的心态。晏殊以细微、幽约的审美触须感应着人的情感世界。他所创化的词审美风格铸造了词作为雅化形式的基本格调。这是具有原初价值的词的审美。其词美学史意义应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6.
孟喜卦气说包括四正卦、十二月卦、七十二候和六日七分说等内容,以《周易》六十四卦符示涵摄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和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的阴阳消息。孟喜卦气说在彰显自然天道运行的同时,更注重效法天道设立政教的人文秩序建设,蕴含丰富、深刻的哲学文化内容。孟喜卦气说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历法,其哲学内涵被赋予神圣的"形式化",在历代王朝政权合法性论证、权力运作和整个文化意识形态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管子》一书中关于气的论述,在道家甚或战国时期的哲学探究中,都居于关键位置,甚至可以借由气的论述,发现道家在战国时期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重视心性之学的影响。《管子》中的心-气哲学观,基本上表现出与《庄子》的差异,这一种差异的关键点在于对《老子》"专气致柔"及"心使气曰强"之理解所必然遭遇的心-气关系之处理。《管子》提出的心-气观,是全心、抟气的哲学说明,不同于《庄子》内七篇所提出的心斋→游心之气论。  相似文献   
48.
冯友兰从客体性的视角解释现存世界,创立了一个系统的"理世界"本体论学说.在新理学中,"理"在逻辑上先于现存的事物,为其所依照的本体,构成形式因;"气"为现存事物所依据的条件,构成质料因;"道体"为理气相结合形成现存事物的过程,构成动力因;唯有"理世界"方可称为"大全",构成现存世界的目的因.  相似文献   
49.
张法 《学术论坛》2004,(2):126-129
有几千年辉煌的东亚文化呈现了一种东亚的自我形象 ,这是自轴心时代以来到西方扩张之前的东亚形象。在东亚的文化土壤里 ,无论已经经历了并还将经受多少冲突、矛盾、体验 ,抑或多少痛苦与欢乐 ,从总体上看 ,呈现出的是一部混合与融和、学步与创新、继承与变革的活剧。  相似文献   
50.
日本的“氢”字不仅仅是对中国之“氨”的简化,它也包含着对中国之“气”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系列混乱现象的整理与超越意识。日本之“气”有“け(ke)”和“き(ki)”两种发音,代表了对中国之“气”理解与接受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け(ke)”表现的是古代日本人对中国之气的抽象性内涵的接受惶惑;“き(ki)”则将中国之“气”这→宇宙天地人生的本体概念,具象化为人生化、情绪化的具有描述与形容功能的词,并衍生出数量上远远超过汉语的“气”字词组。从语义的角度看,中国之“气”经历了四个发展演进的阶段:有形的云气之气(天气)→抽象的元气(宇宙本原之气)→人之气→文之气;日本之“气”则有“云气之气→可感知的神灵之气→人之气”三个阶段,它解构了中国之“气”的抽象化、本体论的性质,但未能实现从“天气”、“人气”向“文气”的延伸与转换。因而,与中国古典文论“以气论文”的“文气”论的深厚传统有所不同,“气”在日本文论中使用较少,且概念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