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1篇 |
理论方法论 | 11篇 |
综合类 | 121篇 |
社会学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宋人沈作喆撰写的《寓简》,是一部非常有特点的笔记类著作,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学术和思想,而且对全面地认识宋代社会也多有裨益。今天通行的知不足斋本《寓简》基本保存了宋本的面貌,此外还有明嘉靖刻本和几个明抄本可供知不足斋本进一步校勘之用。对《寓简》历代著录情况、版刻流传概况及其作者和内容做全面考证评述。 相似文献
52.
徐迅的《春天的速度》寓理于景,以其深邃的哲理妙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警示我们:不要沉迷于春天春风骀荡、繁花似锦的美丽妖娆的景象,要警惕春天的速度,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不要让时光从我们身边白白流逝。 相似文献
53.
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是元代诗学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其形成与元代独特的经学背景密切相关。元代经学在主体性转向上迈进了一大步,这对元代诗论的影响表现在哲学化和注重自我两个方面。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对于诗歌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个性化的阐释,这既继承了中国古代诗学“诗言志”的传统,又综合了魏晋以后的“诗缘情”的艺术观念。杨维桢诗学的美学追求以对人的生命的本性认知为基础,并结合儒、释、道等文化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精神和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54.
宋代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这时杭州经济繁荣,海上贸易兴盛,被称为东南第一州.大食等地穆斯林使节、商旅因此进入杭州贸易者日益增多.他们中有从海道东航而来的,也有自传统陆路贡道由北南下的.至南宋建都杭州,大食诸国蕃客前来入贡觐见、互市贸易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居于杭城蕃坊内,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过着富足的生活,伊斯兰教信仰是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随着其在华法律地位的确立及礼拜寺院的兴建,伊斯兰教乃亦得以在杭州传播. 相似文献
55.
唐宋时期,桂林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日益重要,隋唐时为桂州始安郡;宋代静江属县,半抵瑶峒[1],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桂林为静江府,成为岭南名城.度岭南来文人仕宦,如唐代的褚遂良、张九龄、李商隐、李渤、刘恂,宋代的曾布、王正功、张孝祥、范成大、周去非、陶弼等,或任职桂林,或在桂林暂驻,他们多是著名的学者、文... 相似文献
56.
教育的产品是人才,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社会现实,学校的教育必须确立新的人才观念.根据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在学生未来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7.
张泓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4):56-59
清代时《阅微草堂笔记》地位很高,模仿者很多。建国后被打入冷宫。主要在于其中有大量因果报应的文章。其实,纪昀写这些文章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除了寓劝戒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一些文章是广见闻、资考证的。 相似文献
58.
作者认为,苏轼注重主体情性充分自由的表达,主张创作的自然天成,提倡创作中重神轻形及尊重艺术规律,都与道家的返朴归真、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9.
张扬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4):74-75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提示给读者。在标题制作时巧妙运用修辞艺术 ,可以使标题精炼、简洁、通俗、生动。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运用不同的修辞艺术所起到的不同效果 ,旨在强调修辞手法在标题制作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0.
"返乡"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叙事母题,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早就得到了十分成熟而完整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独在异乡为异客"生存体验,或许主要源于封建士子漫长的游仕经历和出仕异乡的羁旅行役.知识者的"侨寓"身份由此确立.20世纪30年代,在关于乡土小说的论述中,鲁迅"侨寓者"概念的提出,是对乡土小说中离乡者身份认同焦虑的理性把握.在以<故乡>为代表的一批乡土小说中,乡村失语是返乡者最为沉痛的乡村发现.而在新时期以来带有现代主义特点的乡村叙事中,有些作家如莫言对传统的乡村叙事模式也存在一种有意消解倾向,表现出一种"反乌托邦"叙事. 相似文献